学者:赛金花吹牛漏洞百出 当年只和低级军官来往——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文化新闻

学者:赛金花吹牛漏洞百出 当年只和低级军官来往

2010年10月28日 10:4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登录张鸣的博客,总是特别慢,那是太多网友们关注的所在——当消费主义正前所未有地凋落着世道人心,让我们对于永恒、对于意义的追求变得麻木时,还好,还有张鸣。

  读张鸣先生的文章,有一种特别的痛快——犀利、直接、宏阔且理性,更重要的是,在它们的背后,有一份伤感,一份嘹亮的悲天悯人情怀。毫无疑问,在日渐背向理想主义的时代中,张鸣代表着感动与坚持。

  每篇文字下面,是成百上千的网友留言,有人恶骂,有人厌倦,有人荒唐……是啊,少有人会喜欢清醒,仿佛铁屋中的睡者,他们不愿徒增苦痛。

  总有一种盲目,铸就了一个民族的悲剧命运,当世世代代在同一条鞭子上行走时,我们学会了怨天尤人,学会了谎言,学会了道德冷漠。可当未来之路看上去无限遥远时,我们又怎能不追问:何去何从?

  张鸣先生的书,今年已出了四本,既有《北洋裂变》式的深邃,又有《中国心绞痛》式的沧桑,更有《无所畏与无所谓》、《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式的沉痛。它们并不精致,但它们却标志着这个时代——我们没有沉沦,我们依然有梦。

  人间若有真的声音,则大地上便注定会有新的方向。聆听张鸣先生的话语,仿佛在聆听良知在血脉中呼啸,或者,这就是解决方案吧:心不死,则希望永存。

  赛金花是一个谎言

  晨报:在您的新作中,对赛金花谎言的解读令人印象深刻,可为何这么多人对此信以为真呢?

  张鸣:身体救国呗。当国家危亡时,大家对男人感到失望,觉得他们没用,便塑造出一个高大的女性形象,希望靠女性的慈悲来拯救众生。这是一种普遍心理,莫泊桑的《羊脂球》讲的也是同样的故事,这其中包含了男人的反思。

  晨报:《羊脂球》是小说,可赛金花却被很多人当成史实。

  张鸣:赛金花晚年承认了事实真相,有《赛金花本事》可证,其实她吹的牛漏洞百出,根本经不起推敲,她当年只是和一个低级军官有过来往,据齐如山记载,瓦德西根本就不认识她。但抗战时,一些文人又将赛金花的传说编成了话剧,想以此激发爱国热情,这就给后人以误导。

  晨报:这样荒诞的传说,竟被这么多人当成事实,可笑之外,是否也有点可悲?

  张鸣:赛金花是名妓,有炒作自己的欲望,可大家却把她当成传奇,其实有什么可传奇的?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传奇?

  值得警惕的传奇思维

  晨报:您最近访问了台湾,因在微博中写了两条批评意见,似乎遭到很多网友的围攻?

  张鸣:网络上有一些“fans”,他们喜欢的东西,你不能批评。一位网友留言说:“丧失了一次沟通机会,可惜。”他不在现场,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根本就没法讲理,因为倾向性太强,两派之间火药味极浓,只要你说的,就都是错的,霸占讲堂、不让开会、不让投票……而且不认为自己做错了,这就影响了有效问政,这种只认是非不认利害的做法,非常不理智,很容易被操纵。

  晨报:出现这种极端情况,是否会令人对民主失去信心?

  张鸣:这是不同层面的问题,议会里打架,但社会很安定,各种矛盾也有解决途径,几乎看不到暴力。民主是一种制度,任何制度都会有代价,舞弊、争吵、欺骗,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看社会成本,民主可以将这些问题控制在某个层级上,虽然议会的事多了,但街头的事少了。民主确实有杂耍化、娱乐化的问题,但至少减少了官民冲突等。

  晨报:换言之,对于民主,也应警惕传奇思维,不应将其传奇化?

  张鸣:民主是一种制度,不是信仰,它不能成为终极价值。所有制度都有缺陷,只能说它是比专制更好的一种安排。事实上,把民主当成终极价值是很危险的,这会让人不自觉地去美化这种制度,以为它是万能灵药,一旦出现问题,便感到失望,最终又回到了专制。对于个体而言,制度本身是都有害的,民主只是一种危害比较轻的制度而已。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政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主任。长在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著作。

  没启蒙的年轻人更易受骗

  晨报:值得反省的是,为什么在我们总是动不动就走向党同伐异呢?

  张鸣:主要是教育不够,缺乏民主素质,很容易受挑拨,特别是这一代年轻人,他们没有经过启蒙教育,很多基本问题没有想清楚,在电影、网络等影响下,他们的个人意识提升了,但没有思考的基础,所以更倾向于去政治化,在思想上飘忽不定,相比之下,他们反而更容易被愚弄。很多年轻人精神有追求,但遵循的却是专制主义的思想方式,比如用道德优势来压人等,这说明,他们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晨报:从某种意义上看,年轻人需要得到专家们的帮助,但问题是现在大家都不相信专家,客观上造成了“懂行的不说话,说话的不懂行”的格局,这是为什么?

  张鸣:这是因为一些专家在利益的诱惑下,昧着良心胡说八道;此外我们还有一些专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哲学到转基因,什么都要发表意见;再加上一些部门有意识地利用专家为自己的无耻行为辩护,导致专家信用集体破产,真遇到问题时,谁也不敢站出来说话,谁说话谁挨骂。事实上,社会需要专家,因为有的东西我们不懂,也不需要懂。专家失效的局面,确实很荒唐,但这也是那些专家为了一点小钱而卖身的必然结果。

  警惕被概念误导

  晨报:今天青年个人意识更强了,可体现在话语中,依然以“人民”为主,这不很奇怪吗?

  张鸣:中国文化历来主张“民贵”,所谓“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把人民神圣化了。但没有将人的概念从人民中剥离出来,没有人,人民就是空的,谁是人民?人民在哪儿?谁能代言人民?这样空洞的概念,很容易被操纵。我们常说“民意不可违”,这就假设了一个前提:人民永远正确。但人民就不会犯错误吗?从历史上看,人民经常会犯错误,对于真正的知识分子来说,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敢于批评人民。政府不可以批评人民,但知识分子应该批评人民。

  晨报:这是否意味着, 启蒙的工作仍任重道远?

  张鸣:是的。用“人民”取代人,人往往被同质化,社会也往往被同质化,这就会让社会失去活力。彼此都一样、完全同质的人,就会失去人性,这其实是很可怕的。必须予以警惕,因为概念会利用群众的力量,对个体产生绑架效应,而个体无力反抗,即使他意识到危险,也无能为力,这样在面对重大危机时,就很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走向未来靠社会

  晨报:如何才能避免灾难性的后果呢?

  张鸣:关键在中间层,我们的中间层发育不足,在一个阶段,国家甚至消灭了社会,这些年社会有了一定成长,但还很弱,这样既失去了制衡力量,又少了缓冲剂,在这样的局面下,对决策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是拖一天是一天,就很不利于转型,这种不安全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足协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那么大的产业,对于腐败者来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也应保护好它才对,毕竟这是摇钱树,可他们居然就砍了卖木头。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人呢?其实坏人也有理性,但制度安排决定了你没有安全感,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那么,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只能这么干。

  晨报:面对无限可能的未来,您觉得希望何在?

  张鸣:集权的包袱重,决定了它转型难、风险大,但反正要做,做才有希望。人总是向上的,总是会追求理性的,也许明白人多了,情况就会改变。至少在网络上,网民们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戾气少了,过去很多人上来就乱骂一气,现在大家多少还是能听进去你的意见的,这体现了一种希望。

  陈辉/文并摄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