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文化新闻

骊靬“罗马城”作为国际学术争议话题的由来

2010年11月30日 15: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所谓的骊靬“罗马军团”问题的起点是发生在公元前欧亚大陆腹地的两次战争,分别与东方的汉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有关,时间相距不过17年。

  公元前53年,克拉苏率领的罗马军团在卡尔莱战役中惨败,克拉苏战死,几乎全军覆没,部分突围的罗马军团下落不明。

  公元前36年,汉将军陈汤发西域诸国兵,奔袭千里,攻破郅支城,擒杀郅支单于。在班固《汉书·陈汤传》中对这一战役有详尽的描述,出现“鱼鳞阵”、“重木城”等词语。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汉学家德效骞(Homer H. Dubs)在汉学学术期刊《通报》发表《公元前36年中国人与罗马人的一次军事接触》,在此基础上,1957年,德效骞撰写了《古中国境内的一个罗马城》,提出汉代骊靬县是汉王朝安置罗马军团余部之城,德效骞将公元前发生在欧亚大陆腹地的这两次战役联系起来,论述认为克拉苏兵败之后,突围的罗马军团辗转来到中亚一带,陈汤攻破郅支城时遇到布置“鱼鳞阵”的防卫部队就属于罗马军团,随后,汉王朝设置骊靬城安置投降的罗马军团。

  虽然中国古代传统学术亦有类似观点,但是德效骞的论文是国外学术界第一次提出骊靬是“罗马城”的学术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不少争议,也使这一问题成为古代中西交流史上的一个国际学术问题。德效骞的观点很快就遭到余英时、杨希枚等史学家的批评。

  80年代末,澳大利亚学者大卫·哈里斯(David Harris)受德效骞文章启发,来到甘肃寻找“罗马城”。哈里斯与西北民族学院关意权、兰州大学陈正义、苏联学者弗·维·瓦谢尼金组成研究组,在德效骞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提出永昌县者来寨村就是汉代骊靬县旧址。1989年,《参考消息》刊发《中国西部有座古罗马城市》,《人民日报》刊发《永昌有座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由此使骊靬“罗马城”问题从学术界进入大众视野。随后,国内外大量大众媒体持续关注报道,至今未息。清华大学张绪山《“中国境内罗马战俘城”问题检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施爱东《骊靬传说:竞择生存的历史叙事》对历年来相关报道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评述。

  关于骊靬“罗马城”问题,国内学术界已经展开多次激烈的学术争议。

  永昌县骊靬文化研究会的宋国荣等编辑了《骊靬探丛》(陕西旅游出版社2005年)。随着讨论的深入,支持派也随着研究的进展而调整修正其学术观点,如有的学者不再坚持陈汤俘获说,而是认为骊靬“罗马人”有着更复杂的来源。

  另外,学术界反驳之声也一直没有平息。历年来有兰州大学刘光华等撰写《骊靬是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商榷》,汪受宽撰写《驳古罗马军团安置骊靬说》、《骊靬县名由来与设置年代检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德芳《悬泉汉简研究》一书和《汉简确证:汉代骊靬城与罗马战俘无关》一文,复旦大学葛剑雄《天涯何处罗马城》等都曾经提出质疑乃至否定性的意见。台湾大学邢义田《从金关、悬泉置汉简和罗马史料再探所谓罗马人建骊靬城的问题》根据有关骊靬的汉简和罗马方面的史料,否定骊靬“罗马城”说,认为骊靬县居民为汉之齐民,其中可能有若干汉化的“胡人”,但无法证明其原本是罗马人或罗马人的后裔。

  2006年以来,兰州大学谢小冬等承担“河西走廊骊靬人群体遗传研究”,目前已经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如周瑞霞博士论文《中国甘肃永昌骊靬人的父系遗传多态性研究》(2007年)、马国荣的硕士论文《通过线粒体母系遗传的角度去探究其种族起源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的研究结论都不支持骊靬人为古罗马军团后裔的假说。

  2010年11月6日,兰州大学成立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早期中国罗马军团后裔问题”成为中心研究的两个重要课题之一。

  2010年11月中下旬,《中国社会科学报》派记者前往永昌县考察,对骊靬村、骊靬研究、骊靬文化发展等现状进行学术报道。曾江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