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贬低到抬高
他引发的评论风波
林风眠生于1900年,与20世纪同龄,而他一生的艺术求索将近70年。林风眠的画既不是传统的中国画,也不是传统的油画,又不完全是西方的现代派。他使东方的水墨和西方的色彩结合,孕育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风眠体”。
“在那个时代,林风眠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确实是被忽略了。”郎绍君说。林风眠和同辈的徐悲鸿、潘天寿等人,一生遭遇的是中西艺术融合的宏大命题。应当把生前孤寂的林风眠置于何种高度?一直在评论界有不同的说法。
有评论者说,上世纪60年代以来对待徐悲鸿和林风眠上,存在“褒徐贬林”的偏向,之后又存在“贬徐褒林”的论调。对于林风眠“足以称得上是现代最伟大的大师”诸如此类的评价,也引起了一些评论家不满。郎绍君认为,简单地说,两人都探索艺术上的中西结合,都希望改造中国画,都用中国画的材料工具。但方法与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徐氏方法可称之为“中体西用”,林氏方法可称之为“西体中用”。
除了徐悲鸿,林风眠也经常被拿来与潘天寿作对比。吴冠中生前曾这样回忆两位老师留下的艺术遗产,林风眠提倡中、西结合,而潘天寿主张立足于民族本位艺术,中、西画要拉开距离。
在林风眠执掌杭州国立艺术学院时,他十分果敢地将西画系和国画系合一,只设绘画系。林风眠力主艺术风格流派的兼容并包,他还把与自己观点并不一样的潘天寿请来任教。潘天寿并不赞成林风眠将西画系和国画系合一的举措。之后,林风眠离开杭州艺专,潘天寿在任校长期间,又将两系分开教学,一直延续至今。
郎绍君认为,与徐悲鸿、潘天寿等艺术大师相比,林风眠主要是从西画的立场来吸收国画。林风眠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林风眠去法国时还不到20岁,他的画未定型,去到法国先学的是油画,回国后再学习国画。在西画吸收国画的艺术家中,林风眠无疑是最杰出、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
用吴冠中的话说,艺术创造都属个案,是非优劣全凭实践来检验。“无论如何,传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林风眠的中西结合和潘天寿的拉开距离似乎是站在了相反的两极,但他们却都推进了传统的创新。”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曦】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