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文化新闻

满语已濒临失传 专家吁抢救满族文化

2010年12月16日 00: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长春12月15日电 题:专家呼吁抢救满族文化

  作者 李彦国

  “哈喇”(食物变味)、“郎当”(不整齐等意)、“勒特”(邋遢)……中国东北方言为人熟知,但这种语言演变的源头——满语却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14日,与记者谈及满语、满族文化,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充满忧虑。

  中国历史上,满族是唯一两度建立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的前身女真族建立了金朝,满族建立的清王朝则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族文化的渊源肃慎文化当时可与中原文化相媲美。据统计,自清建朝至中华民国初,留存下来记载满族文化的资料可装满25辆卡车,分别存于北京、承德、长春、哈尔滨、大连等地档案馆。

  “遗憾的是,能翻译出这些资料的人实在太少了。”施立学说,中国现有满族人口1000余万,但会说满语又能写满文的却不足百人,且多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若将满族文化资料全部翻译出来,即使把这近百人全部请到一起不间断工作,也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完成。施立学说,显然,这不现实。

  让人略感欣慰的是,近年中国各地采取很多措施抢救、保护满族文化遗产,如根据满族老人口述编辑而成《满族民间故事集》,出版记录满族民间口头文学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印刷发行《满族歌谣》等。

  此外,挖掘地名的由来也是保护满族文化的一种方式。施立学说,吉林省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60%以上的地名属满语地名。如延吉,汉译“岩羊或悬羊”,寓意岩羊或悬羊生息之处;四平,汉译“锥子或细直”,即细直的河流,因该市依河而得名……

  “在吉林省,很多地名是不可以随意更改的,因为在更改地名的过程中,会把满族传统的地域文化给改没了。”他表示。

  据了解,在中国农村,有很多满族老人还保留着本族传统习俗,他们只会说满语,不会写、也不认识满文,在口口相传中延续着满族文化。

  “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措施,从这些老人口中抢救珍贵的满族文化。”施立学表示,否则老人逝去,有着数千载辉煌历史的满族文化真的就成为历史的回忆了。(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