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嫉妒恨”是今年夏天开始盛行的网络流行词。
“芙蓉姐姐身材妖娆了”,“凤姐去美国电视台面试了”。年底,一向泡在嘲笑声中的两位“网络名女”开始转型。她们的变化被很多网站置顶,列在年度网络新闻前列。顿时跟帖评论哗然,网民“羡慕嫉妒恨”的呼声响成一片。以往“说你傻,立刻就流鼻涕”,对比之下让看客很有优越感的对象,如今却有了自己求之不得的资本,很多人忽然纠结,情绪很乱很复杂。
“羡慕嫉妒恨”,这短短5字,感情却有三层递进:羡慕多了成嫉妒,嫉妒过了成了恨。“羡慕嫉妒恨”在网络的大面积流行,虽然有跟风复制的调侃成分,但是其中的“纠结”意味却让网络文化开始用一份自嘲自省。“羡慕嫉妒恨”的无数下联中,“空虚寂寞冷”最为流行。“空虚寂寞冷”恰恰是很多人的网络心态和自我形象的总结。强刺激之下,承认自己嫉妒别人并不容易,而静下来反思自己是不是空虚更难能可贵,这些变化都让网络心态产生了一种积极的可能。
凤姐出国,审丑心态起纠结
“奥巴马的演讲我看了两页,觉得还行。”本月初,有消息称凤姐在美国某中文电视台面试。面试过程中,凤姐自称比较佩服林肯、罗斯福,还设想了一段采访奥巴马的场景。面试官对凤姐的评价是,尽管听不懂她朗读的英语新闻,但是她有“上升空间”。凤姐去美国电视台面试的新闻,深度刺激了很多网民的“自我优越感”。以往每次出现总被嘲笑的凤姐,一直和芙蓉姐姐并称骨灰级网络“审丑偶像”。如今她却有可能在美国做电视记者。“从踩在脚底到飞过头顶”的逆转让无数网民惊叹“羡慕嫉妒恨”。以至于“羡慕嫉妒恨”的情绪过于强烈,很多人忽略了一周之后凤姐说自己被电视台欺骗而要自杀的“雷”人消息。依旧集体沉浸在“笑人无气人有”的情绪之中,纠结得无法自拔。
严格来说,“羡慕嫉妒恨”是去年电影投资人张伟平的“发明”。张艺谋贺岁喜剧《三枪拍案惊奇》上映3天票房近7000万元。在观众热捧的同时,却被评论骂得也很惨:“低俗,像二人转、像小品、就是不像电影。”张艺谋电影的投资人张伟平回应质疑时称,电影圈的很多人对他和张艺谋就是5个字——“羡慕嫉妒恨”。
今年,“羡慕嫉妒恨”成为网络流行词后,有人说仔细品味觉得“相当精妙”,说出了人不满情绪的递增,最终强烈得几乎不能自持。而分析“羡慕嫉妒恨”背后的情绪,流行的解释是:对一个人来说,被人嫉妒等于领受了嫉妒者最真诚的恭维,是一种精神上的优越和快感;而嫉妒别人,则会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自己的自卑、懊恼、羞愧和不甘,对自信心是一个打击。
从最早电影圈里还有几分“瑜亮情结”的“羡慕嫉妒恨”,到面对凤姐和芙蓉姐姐而产生的网民集体“羡慕嫉妒恨”。网络集体无意识堆积出的情绪,折射出网络文化中情绪的“漏斗效应”。
退而结网,网络心要自省
不管是因为“同行是冤家”的圈里抱怨,还是因为凤姐“咸鱼翻身”的过猛刺激,或者只是一句抱怨,“羡慕嫉妒恨”都像一个漏斗,在收纳网络情绪时悄悄让开始的一点羡慕、一份嫉妒,都随着漏斗的螺旋加速而渐渐放大,最后淹没其他的情绪,唯一被提纯的是“恨”。
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人的一种本能。有评论说,谁没有嫉妒过别人?“轻微嫉妒”在海外研究中,被认为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似乎并非什么坏情绪。但是,有网络的现实感屏蔽,又有推手暗中使劲,再加上社会情绪的集体浮躁,聚集起来的强大网络舆论,背后隐藏的却是人云亦云的网络暴力。很多人对事物有一种简单而不理性的判断:对信息的处理只简单机械地选择两个极端,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当网络围观者挥舞“正义大棒”时,社会学学者所说的“群氓”现象,不得不让人们掂量一下手中棒子的重量:需要扪心自问,自己的心态是否淡定,自己是不是被情绪左右。年底,不少揭丑的帖子在开心网等网络社区流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丑行,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样的理性评论,都让位于“当事人菖菖菖得罪人了”的调侃。有学者指出,这也是网络暴力的一种表现,只是和挥舞大棒的所谓正义感不同,这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暴力,用无所谓的态度将网络舆论力量瞬间消解。
在追问“羡慕嫉妒恨”因何流行时,“空虚寂寞冷”成了“羡慕嫉妒恨”的下联。有人说,太多“羡慕嫉妒恨”,是因为“空虚寂寞冷”。很多空虚寂寞无聊者,借网络相互宣泄情绪“避寒取暖”。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无论是挥舞大棒还是默然视之,都无益于网络社会整体心态的健康发展,任何情绪引渡到一个“恨”字,所有的坦然和从容都会被残酷过滤,好心情不再。
好在,在网络中为“羡慕嫉妒恨,空虚寂寞冷”对联求横批的帖子中,已经有不少人贴上“没用的少说”、“开始行动吧”之类的词语。这些表达已经开始把“羡慕嫉妒”的情绪转换成独立自强的行动,让“羡慕嫉妒”不再成“恨”,希望这能为网络“群氓”找回美好开一个好头。
本报记者 王磊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