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2日电 中华文化和世界其它文化的明显区别在哪里?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 中国文化中有三个“道”确实是其它文化所没有的,一是社会模式上的礼仪之道,二是人格模式上的君子之道,三是行为模式上的中庸之道。
22日下午,余秋雨作客人民网主讲《为文化做“减法”》。余秋雨认为,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的命题。他说,为什么时间长了以后,大家感觉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好,但是精神文化还是滞后的,这里面肯定遇到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要做一点减法”。
给文化做“减法”,走出三个文化误区
余秋雨认为,给文化做减法有两个方面,一是用减法清理文化思路,二是用减法走出文化误区。给文化思路做减法,就是减掉那些不太重要的部位,去寻找那些最重要的部位。
“用减法来做清理,大家慢慢地会感觉到这样的清理方法可能使我们的文化话语减少,”但即使如此,余秋雨认为,减少以后反而显得重要,而不是一堆,堆在一起。“我用做减法可以把本质的东西拉一点出来。这样我们的文化思考就会干干净净地逐步深入,而不是在一片嘈杂声当中无可选择、无所适从、手足无措,文化界经常会造成这样的情景。”
余秋雨强调,给文化做“减法”需要走出三个文化误区。第一个误区,“我们有没有可能减少一点谋术文化,增加一点大道文化,或者大爱文化”;第二个减少,“有没有可能减少一些民粹文化,增加一些理性文化”;第三,就是“有没有可能减少一点复古文化,增加一点创新文化。”
中国文化中有三个“道”,其它文化没有
20年来,余秋雨一直在做两件事情,考察世界和境外讲述文化。他从个人的体验谈到,中国文化中有三个“道”,即礼仪之道、君子之道和中庸之道,是其它文化没有的。
余秋雨说,中华文化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道,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在行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这三个“道”确实是其它文化所没有的,几乎没有。“比如孝道,你要向爸爸妈妈请安,你见到多年不见的朋友,你有一些基本的礼仪,过节的时候也有一些礼仪,这些礼仪是文化的载体。”
他接着说,礼仪是在不识字的人当中代代相传,所以中国人被人家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理想,这一点是中华文化值得研究的,在行为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邦,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这点也很重要。”
余秋雨不同意“中庸之道”就是滑头哲学。他认为,中国是农耕文明,农耕依赖四季,所以人冷不到极端,冷到极端,春天就来了,热也热不到极端,热到极端秋风就起了,四季轮回的。无论是《周易》,无论是孔子直接建立的中庸之道,就是告诉我们这个民族不采取极端的东西。
中国建立了过去很少建立过的“生命文化”
余秋雨对近三十年的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所思考,他总结到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文化获得进步,一个是民生文化,多元文化和生命文化。“我们对于我们所不熟悉的艺术作品,我们所不熟悉的文化思维,现在的宽容度肯定大于30年前,”余秋雨补充说。
余秋雨在阐述“生命文化”时说,由于几次抗击大灾,中国建立了一种过去很少建立过的生命文化,“我们现在不断提出生命第一,不断提出抢救、抢救、抢救,这个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中,过去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提出过,就是生命,一个陌生人的生命,却成为全中国关注的对象,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