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文化新闻

“官员作家”李天岑:写作就是点亮人们心灵的灯

2010年12月27日 10:30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写作就是点亮人们心灵的灯

  ——对话“官员作家”李天岑

  他是官员,从公社团委书记到公社党委书记,从南阳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到邓州市委书记,从南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到南阳市委副书记,直到今天的南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他是作家,从二十多岁起,三十多年来,从未放弃作家梦,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两部、长篇小说两部。前不久,根据他的长篇小说《人精》改编的电视剧《小鼓大戏》,荣获全国第二十五届金鹰奖。他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成就,一时间成为我省政坛和文坛的美谈。

  见到李天岑,第一印象是“很南阳”。

  重重地握手,那劲道,让人体会到“秦人”的豪爽与大气,让人想起“北方”、“真诚”、“情性”之类的词汇。和蔼地一笑,大而长的额头,皱纹翻卷,从鼻翼到嘴角的皱纹也深刻而生动起来,让人想起春耕时节南阳盆地广袤而生机勃发的田野。定然凝视,他的眼睛很快地眨动几下,一束目光亮晶晶地照过来,清澈、深邃,就像秋日的白河在阳光下粼粼地流动。娓娓道来,一板一眼,腔调沉稳,于方言土语之中让人进入南阳盆地特有的风俗民情之中,中间穿插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细节,一股浓浓的楚风汉韵。

  此前,读过他的书,譬如,小说集《月牙弯弯》、《找不回的感觉》,还有长篇小说《人精》、《人道》等;看过由他的长篇小说《人精》改编的电视剧《小鼓大戏》,知道这部电视剧在央视播出三次,还得了全国第25届金鹰奖。2010年12月中旬的一天,我们相对而坐,听他谈文学、谈创作,就像在读一部书,一部叫做“李天岑”的书。

  在当官与写作之间

  记 者:从你的身份说起吧。你一直是从政的,当过镇平县团县委书记,南阳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邓州市委书记,南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南阳市委副书记,现在是南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同时,你又是作家,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是“南阳作家群”的骨干之一。人们在说到你的时候,总爱在你的名字前面冠以“官员作家”这样的称谓。这样称呼你,你习惯吗?

  李天岑:习惯了,也就接受了。本来嘛,咱干的就是行政工作,又是在领导岗位上;业余咱喜欢写作,出了几本书,算是个作家吧。起初,朋友们用“官员作家”来称呼我,我感到有点调侃的意思;尤其是“官员”这个词,听着有点不太舒服,咱共产党的干部,不习惯被称作“官员”。后来想想,写作圈的朋友都对咱很尊重,人家这样称呼咱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意思,大概只是为了把像咱这样的作家与专业作家、职业作家有个区别,就像说“工人作家”、“农民作家”一样。

  记 者:作家圈子里的人都说你这个人很神奇:“官”当得好,在老百姓中间口碑很好;小说也写得好,出了那么多有分量的小说。你是咋做到这一点的?在当官与写作之间,难道没有冲突吗?

  李天岑:我女儿对我的人生有一个总结:“前半生因文得官,后半生因官得文。”我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

  说起来我这一生啊,当初最大的人生理想就是当作家。我从小喜欢读书。那时候,农村没多少书好读,凡是能找到的书,都读。读了《红旗谱》、《林海雪原》等小说之后,入迷,觉得小说实在是太伟大了,就梦想当作家。参加工作之后,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县文化馆或文化局,觉得那地方实在是太好了。没去成,组织上让我去公社当团委书记,从此走上了从政这条道儿。但写作的爱好没改,到哪儿都写:写公文,也写消息、通讯。我写公文是有一套的,领导很喜欢,说咱思路清;消息、通讯,还有报告文学,经常上广播、上报纸,我在当地小有名气,这对我后来的进步有一定的作用。也许,这就是“因文得官”吧。至于“因官得文”嘛,主要是因为在行政领导岗位上,接触社会、接触人的机会多,对于世道人心的了解也许更深一些,这对创作绝对有帮助。有人评价我这些年写的小说很老辣,大概就是因为我在行政工作岗位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人看事可能会比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更深更透一些。有文学圈里的朋友说,如果你当初不从政而是一直坚持创作,也许早就成名了。我认为,假若当初不从政,也未必一定能写出好的东西来。因为不从政,有些东西你是体会不到的,写出来的东西可能就缺少应有的深度和高度。譬如,我的《人道》出版之后,有不少评论家都说我把“官场”写得很本色,人物、细节等等都很真实,如果我不在“官场”,写出来的也许就不是那回事儿。

  重要的是特别想写

  记 者:当官,是你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

  李天岑: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样说吧。从政,是我的工作,是我的立身之本,也是我的社会责任,在这上头我很努力,为老百姓干了不少事情,也得过不少荣誉;同时,我的心中一直存着写作的欲望,就把平时的行政工作与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结合起来。其实,生活是不需要专门去“体验”的,我们就在“生活”之中,就像我们不需要专门去“体验空气”一样。重要的是留心,用心去品味生活。

  记 者:对,重要的是“留心”。你是一个很留心生活的人。

  李天岑:生活在每个人面前都是一样的,有人对它视而不见,有人却会对它进行琢磨和观察。对于生活,留心与不留心是不一样的:留心了,你会记住生活的细节、记住对生活的感受;不留心,它就会像河里的水和天上的云一样,白白地流掉了、蒸发了,不留下踪影。作家,大概就是留心生活的那种人。我有两个包:一个是公文包,一个是“写作包”。你看我的“写作包”,任何时候都随身带着,里头装的是一些书、杂志、剪报本,还有胶水、剪刀、白纸和笔等等,看到有意思的文章,剪下来;听到有意思的故事、段子,或是有了灵感,马上记下来。我已经积攒下来好多个“写作包”,许多小说素材就是这样得来的。

  记 者:很多人都纳闷:你政务繁忙,各种应酬又那么多,怎么有时间写小说?

  李天岑:对于业余写作者来说,总是没有整块时间,得学会挤时间。最重要的是,你心里是否真的有你特别想写的东西,就像一只母鸡,如果有蛋要繁,总会找时间、找地方去繁的。几十年来,我什么时候也没有忘记写作,心里总是充满了写作的冲动,那么多人物、故事活跃在我心里,就像兔子一样在我心里踢腾,撞得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像《人精》中“赖四”这个人物,足足折腾我六七年,只有把他写出来,才得安生。

  有了写作的冲动,只要有一点点时间也会用在写作上。我不喜欢应酬,有些不必要的应酬能推则推,为的是给自己挤一点时间。记得我在镇平县当团干的时候——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一个团干培训班,住在南阳市北郊的一个地方,那是夏天,苍蝇、蚊子特别多,晚上,别人都去看电影了,我一个人在住室里,用枕头当桌子,趴在床上写小说,一连写了六七个晚上,蚊虫叮咬,大汗淋漓,硬是写成了《月牙弯弯》。那些年,一年能发好多篇小说。当邓州市委书记那几年,实在太忙,没工夫写,但依然坚持搜集素材,脑子里总是在构思。出差途中,突然有了灵感,我会找一片纸,赶紧写上一阵子。这些年,没那么忙了,白天上班,晚上总是要写上几个钟头。星期天,没有特殊的事情,我会把手机关掉,集中精力写上一天两天,日积月累,一部两部长篇也就出来了。

  写作是一种社会责任

  记 者:还是回到你的身份上来。你觉得,作家情怀对你从政有没有影响?

  李天岑:有啊。主要体现在平民意识上。人家把我看成“官”,而我在跟人交往的时候,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官”看。每次到乡村去,看到乡亲们,我的心里头总是软软的、暖暖的。我时常会想起小时候在乡村的艰苦生活,想起我那些依然在家乡土地上生活的父老兄妹,于是我经常回到家乡的村庄去,找邻居们聊天。我觉得,这是在“接地气”。包括在当邓州市委书记那些年,我到基层去,很喜欢直接跟老百姓接触,在田间地头、在村边、在农家小院,看到老农民,就蹲在那里说上一阵子,啥都说,很开心。跟老百姓拉家常,听听他们说心里话,一是为了了解民情,便于指导工作;二是为了搜集写作素材。我总是用“作家”的眼光去调研,用这种眼光去看人看事,往往会看得多一些、透一些。看到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作为“官”,我感到自己的责任很大,就会更加急迫地谋划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想方设法去改善民生。用“作家”的眼光去看生活,就会更多地关注有特点的人物,我就会思考这些人和事背后的意义,会去想许多人生的道理。譬如,我从“赖四”这个“活鬼”式的人物原型身上,深切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把‘鬼’变成人”的事实,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我觉得,对于从政的人来说,有一点“作家情怀”就会多一些人文关怀,会对社会和人生多一点思考,会更加自觉地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记 者:你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人。写作,对于你来说,是一种社会责任吗?

  李天岑:写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爱好,但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责任。经常有人问我:像你这样地位的人,啥也不缺,却劳神费力地去写什么小说,到底图个啥?一开始,我回答说:图个高兴,因为我喜欢文学。后来想想,还不完全是这样。我总觉得,人生在世,一是要当个明白人,也就是明白为啥活着;二是要把自己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感悟传播出去,尽可能地用真善美去影响别人、影响社会。这就是写作的理由。

  记 者:你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暖色调,即使是揭露生活阴暗面的作品,譬如《人道》、《粉碎的玉镯》等等,是揭露官场阴暗面的东西,最后都还是给人以希望,并没有把这个世界写得阴冷和绝望。这是因为你的官员身份呢,还是因为你的文学观原本如此?

  李天岑:这些年,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写作,就是为了点亮人们心灵的灯。

  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因为生活是可爱的、世界是温暖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文学,就是要给人以希望,让人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看到人生的光明和希望。我觉得,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本质性地反映生活,为人类提供生存智慧。人生的智慧在于正确地认识生活,赋予生活以意义,为人生提供动力。当然,生活并非到处都充满阳光、鲜花和笑脸;某些时候,人生的道路也会荆棘丛生,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阴暗的东西。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懂得从生活的暗部,去发现光明的一面、温暖的一面,因为黑暗往往能反衬光明。如果文学作品仅仅停留在对于生活阴暗面的揭露上,而不能给人以希望,不能让人看到光明,那么这样的作品就是人类心灵的毒药,我们要这样的东西干什么?

  另一种“官场小说”

  记 者:你的《人道》是一部“官场小说”,却与此前流行的“官场小说”不同。我们读到的许多“官场小说”,总是把官场写得很可怕,充满了欺诈、倾轧、阴谋,人物的心灵都很阴暗、阴险、阴冷;而你笔下的“官场”,虽然也有灰暗的部分,也充满了争斗,也写出了某些官员不太光明的一面,甚至塑造了“马里红”这样一个“官迷”形象,但总体上表现的还是生活的常态,你并没有提纯生活,让人感到很真实。

  李天岑:我把“官场”写成那个样子,不是为了粉饰生活。生活原本如此。我觉得一个作家要有责任感,要准确地把握“官场”,要让读者通过作品真正了解“官场”。“官场”并不像有的官场小说写得那么黑暗,也不纯然是血淋淋的你争我夺、残酷无情。“官场”里面光明面是主要的,阴暗面是次要的。我就是想通过我的这部小说匡正一些官场小说走极端的偏向。

  你看《人道》中写的那个“官场”,也只是社会这个大网络中的一群人,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在这个网络中,“官员”也想尽可能地保持公正、公平,所以他们才会竭力举荐像杨晓静这样乐于奉献、为民服务的好干部。同时,“官场”也的确是复杂的,这是有许多社会因素导致的。我写《人道》的目的是劝诫人们对当官之事要顺其自然,不必争夺,是想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和谐。

  记 者:你的小说里总是充满了悲悯。

  李天岑:作家的心灵应该是柔软的,应该充满大悲悯。我们要懂得尊重生命,要爱人类,包括一切生灵。所以,《人道》写到最后,我还是让“马里红”这样一个为了跑官而丢掉人格、心灵上千疮百孔的人物留下一口气,没让她马上死掉,我不忍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做一个清醒的人、知足的人真的不容易,为了能活得幸福一些,得有人不断提醒着,不要在欲望面前迷失了自己。写作是一种劝善的行为。所以,当有人把我的《人道》称作“官场劝诫小说”时,我很高兴,将这个评价当做对我创作的最高奖赏。

  “官员作家”存在的意义

  记 者:南阳的作家们说,出了你这位“官员作家”,大家都很振奋,感到当个作家很扬眉吐气。是这样吗?

  李天岑:我为能生在南阳这片文学热土上而深感庆幸和自豪。“南阳作家群”是中国文学队伍中一个特殊现象,很整齐,很有实力,也很团结。回想“南阳作家群”的成长,除了作家们自身的追求与努力之外,的确与南阳这个地方优良的“文化生态”有关。多年来,南阳历届领导对文学创作都很支持,对作家很关心,为作家们办了许多好事,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得以安心创作。

  至于我自己嘛,本身就是这个圈子的人,跟作家们都是朋友,彼此很理解,心心相印,自然很乐意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没有什么可说的,大家都是朋友嘛,相互支持。作家朋友们对我支持很大,给我很多指点和鼓励,我一直心存感激。要说我这个“官员作家”的存在对“南阳作家群”有啥意义,我想,可能是:我本身是个“官员”,业余坚持创作,也许会带动一些从政的人来关心创作、甚至直接参加到创作队伍中来,而不担心有人说他们“不务正业”。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崇尚文化、崇尚创造,我们的社会就会有一种好的“文化生态”,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记 者:也许,“官员作家”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你的“官场小说”,为什么会让读者感到比同类题材的其他小说更真实?大概就是因为你是“官场”中人,从你的角度表现“官场”就像一个人从舞台背后看演出,自然会看得更透彻,更能看出其中的“门道”。

  李天岑:写作的时候,我的角色就是作家,是用作家的心态和视角去写作的,除了清楚自己的社会责任之外,还真的没有想到“官员”身份会对写作有这样的影响。经你这么一说,想想还真是这个理儿。就像前头说过的,有没有“官场”经历,对于写“官场小说”来说绝对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官场小说”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就是因为作者没有实实在在的“官场”经历,许多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是道听途说得来的,与现实有些“隔”。而我在写这样的题材时,就是在写生活的常态,原汁原味的,不需要杜撰。所以,我很感谢生活。

  记 者:还有一层:“官场”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很有意思的部分,人们渴望了解“官场”生活,于是就有了“官场小说”之类的作品。为了展示真实的“官场”生活,就需要来自“官场”的“官员作家”来本质地、真实地反映“官场”生活。也许,这就是“官员作家”在文学殿堂上的一种独特价值。

  李天岑:我同意你的看法。这样说来,我这个“官员作家”当得还是有意义的啊,哈哈哈……看来,我还得在这个上头好好地写下去!当然,“官员作家”也不一定只写“官场”,我更关注的,其实是人性。我眼下正在写的一部长篇,就是关于人性的。

  众口评说李天岑

  高洪波(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李天岑是一个扎扎实实写作的业余作家,多年来他始终保持创作的激情,用心描绘着他在生活中捕捉到的新故事新人物。他的《人道》、《人精》这两本书我都看过。《人精》中赖四的形象非常有生活气息,有河南这块土地上的生活气息,赖四塑造得很成功。《人道》是他的新作,写两个女人的职场生涯。在《人道》里,作者非常明显地表明了要肯定什么,要批判什么。一个是内心藏着魔鬼,长得也不怎么样;另一个内心是天使,外面也很漂亮,作者很生动地描写了这两个人物,读来可信。尤其是马里红这个人物,很吸引人。

  雷 达(著名评论家):

  没有想到,《人道》如此好读,一下子就能把人抓住,且读来忍俊不禁。当我得知作者是一位地市级主要负责人,不免有些惊讶和疑惑:官运和文运何以在他身上结合得如此均衡?观其文笔,从容不迫的叙事,设悬念,拟对话,刻画细节,摹写言谈举止的能力,以及那暗藏的揶揄和民间智慧,确也不在某些专业作家之下。

  李佩甫(著名作家):

  我觉得天岑的政治成就和他汲取文学的滋养有关。他始终在用一种宽容的心态看待生活,对人性、对人情的把握和认识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他呼唤人性,笔墨温和、平静,不极端、不张扬,没有虚情假意,没有装腔作势,也没有故意的渲染,本质上还是以一位作家的身份在观照生活。

  周大新(著名作家):

  李天岑用大量篇幅写乡村,但乡村在李天岑的笔下,已经不是孙犁式的温情脉脉,也不像贾平凹那种淡淡的忧伤,而是一种穿透人心的荒谬存在……李天岑也涉及了官场的内容,但官场在李天岑的笔下,也不是反腐小说的那种大是大非的对决,而是一种真实客观的存在,既大张旗鼓地弘扬了正气,又可信而有趣。

  李天岑显然是熟练地掌握了小说写作的技巧,每篇小说的模式构架都让人无懈可击,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平衡,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体味小说叙述的智慧,一边为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感动。

  李天岑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甚至已超出了生活经验的范畴,他在写作这些小说时,思绪肯定是迫不及待地催着他手中的笔。他的情感非常细腻,几乎可以领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所以他的故事大都曲折动人,语言朴素而诙谐,而且真实得让我们面对他宛如面对着自己。

  二月河(著名作家):

  我曾经说过,一般来说,做官会将文人做坏了,文才很高的人,一做官就不行了,这是一种现象。官做得好,文章也写得好的人,历史上不多。天岑是官,也是作家,官当得不错,作家也当得不错,他对作家这个身份很珍惜,几十年来一直痴迷于创作,很让人佩服。

  这部《人道》,真实体现了官场里边的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为这个精彩纷呈的时代又添了一道光彩,让人们从中体会出许多,悟出许多。小说写的是官场,但又不是纯粹的官场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我们似曾相识,但又颇感新鲜。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天岑又为文学画廊描绘了新人物、新角色。

  说到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天岑的小说语言平实中见奇崛,是纯正的小说语言。似陈年老酒,淡雅纯正,但却有后劲儿,氤氲流香,耐读,耐饮,耐人寻味。

  梁 鸿(著名评论家):

  几年前我已经读过李天岑的短篇小说《月牙弯弯》,当时读了以后觉得乡土气息特别浓,语言也特别朴实,方言用得非常好。这些优长在《人精》、《人道》里面不仅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而且语言更加老辣,人物形象特别鲜明,情节大开大阖,故事讲得非常紧张、曲折,风生水起。李天岑是一个知晓小说秘密的作家。

  王幅明(著名作家):

  李天岑是一位官员作家,人们戏称他为“文章太守”。他的敬业和对文学的热爱成就了他写官场与职场作品的独特优势。他的作品让人读之亲切,真实可信。他不靠离奇的故事取悦读者,而是靠生活本身的逻辑、靠特定人物的特定语汇、微妙心态和办事技巧,在从容的叙述中赢得人们的惊喜。他的成功是生活孕育作品和作家的生动例证,也是天道酬勤的生动例证。

  何向阳(著名评论家):

  天岑抱着悲悯之心,不是声嘶力竭地批判,而是将人物的灵魂一点点地披露出来,没有拎出来的血淋淋的感觉,没有石头的尖锐冰冷,他用镇平人的玉的感觉、玉的语言方式,很温婉,很温润,很温和,很温情,即使写很琐碎的小人物,也抱有悲悯之心,这样的一种气质,让人珍视。天岑的作品里有一种像玉一样很透彻的感觉,我对这种感觉抱着一种敬意。

  孙 荪(著名评论家):

  天岑是一个特殊的作家,身为官员,还不忘情于小说写作,表达了他对世道人心的关怀,也就是人文关怀。写人心折射世道变化,写世道彰显人心,两者互相折射,互相彰显,互相深化,形成天岑创作的基本内涵,也是他社会角色的基本内涵……天岑长期在官场,知道文字的分量,下笔很吝啬,文字的质感、分量把握得很好。举重若轻的叙述能力,老到的文字,骨子里冷峻的幽默感,是天岑小说的特点。

  记者 张鲜明 曹国宏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