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文化新闻

艺术品价格疯涨 亿元时代或沦为“遗怨时代”

2010年12月27日 13:22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款、基金、指数循“亿元时代”而至

  艺术品价格疯涨是发展还是发烧

  5年前,被认为“涨疯了”的国内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不过30亿元出头,5年后,仅一家拍卖行秋拍业绩就超过了40亿元。不断诞生的天价,让艺术品 “含金量”大涨。贷款、基金、指数、产权交易闻声而至。当艺术品与资本前所未有的亲密,带来的究竟是发展还是发烧?

  资本推动如烈火烹油

  贷款买艺术品,这是今年秋拍推出的新服务。为了让客户顺利买单,银行量身定做个人艺术品收藏贷款,起点50万元,最高2000万元。艺术品基金不甘落后,门槛至少是100万元,依旧抢手。相形之下,艺术品份额交易平易近人,只要5万元就能入门。担心看不懂市场变化?艺术品指数也来插一脚,形如股票指数,号称将市场走势“一网打尽”。

  形形色色的金融产品,折射了艺术市场现状:如王世襄、马未都等以兴趣爱好为主导的传统收藏家,正被以投资为目的的金融大鳄取代。上海鸿盛拍卖市场部负责人朱卫荣表示,“人们手头钱多了,需要找个出路,就有了艺术品烈火烹油的好时光。”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认为,当前红火的宫廷艺术、红色经典以及近现代大师板块,都是在资本力量推动下逐渐形成的。进入这些板块的作品非常值钱,没有进入的,恐怕很长时间内价值得不到体现。以高价位的传统书画板块为例,几乎都是投资人在吃螃蟹。

  金融家藏家各执一词

  金融业人士对艺术品投资跃跃欲试,在他们眼中,这是一项充满 “钱”力的行业,“在国外,它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供需双方都获得了较大收益。如果中国金融机构能灵活、科学推出相关投资理财产品,将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金融机构加入,还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艺术品投资市场。因为金融机构首先考虑的是风险问题, ‘拍假’‘假拍’将会因这些机构加强鉴别能力而减少。 ”

  在求稳妥的收藏家们看来,艺术品赚快钱太冒险,“投资要设定延续时限,讲究回报率。艺术品高额回报的例子固然数不胜数,但收藏有太多偶然性,谁又能保证今年的热门,明年后年一定有稳定收益? ”如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十年间就经历了从香饽饽到冷板凳的过程。也有业内人士坦言,太多资本入市,让扑朔迷离的天价更加诡谲,“拍卖行与卖家联手‘做局’拍出很高的账目价格纪录,希望有后来者接盘。这些‘做’出来的‘天价’随着通货膨胀和艺术品价格水涨船高,两三年后竟然真的被抹平,变成‘常态’,然后又等着新人入‘局’。 ”

  亿元时代别成“遗怨时代”

  当大家都在用理财思维理解艺术品,这个市场究竟是在发展还是发烧?结论尚无定数。投资艺术品的眼光,取决于参与者对市场的了解和对作品的认知。稀有的顶级作品,哪个时代都能保值升值,而普通作品被捧得高,摔得也快。 2008年艺术品市场不景气,基金购藏的艺术品无法通过私人藏家渠道卖掉,只好选择在拍卖平台出售。当年两大艺术品拍卖行佳士得与苏富比出现大幅亏损,就是因为艺术品无法售出,拍卖行自行吸收承受风险所致,这种现象值得警醒。

  据保利拍卖市场部负责人透露,秋拍四成以上拍品是被新客户买走的。老藏家们叹息,“买的人不懂,懂的人没钱”现象越发凸显。以十年二十年为一个轮回,艺术品或许是一本万利的投资,但从历史角度而言,艺术品的增值效应,只是爱好带来的“无心插柳”,一旦把主要目的变成逐利,“亿元时代”就有沦为“遗怨时代”的隐忧,失去了精神源头的收藏不仅魅力全无,增值前景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记者 诸葛漪)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