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著《狄公案》
高罗佩一生酷爱中国书法
高罗佩在花园里弹奏古琴
■李成琳
背景:2010年岁末,让我们追忆一位与重庆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传奇“老外”,今年是他百年诞辰。他在重庆恋爱、结婚、生子,娶的是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他热爱中国的琴棋书画,“神探狄仁杰”在他笔下生花。他是陪都“天风琴社”的重要成员,第一个向西方系统介绍中国琴学———他就是荷兰外交官,也是世界著名的汉学家———高罗佩。
“茅斋萧然,值清风拂幌,朗月临轩,更深人静,万籁希声,浏览黄卷,闲鼓绿绮,写山水于寸心……”你相信这样的文字出自一个外国人之手吗?写出如此典雅、洋溢着中华古风遗韵文字的人,就是写出16卷《狄公案》的荷兰人高罗佩(1910~1967)。
2010年10月22日,高罗佩的嫡亲外孙女玛利亚·安娜从荷兰来渝,寻访她外公六十多年前在重庆留下的足迹。
文化奇人高罗佩
很多人知道高罗佩,大多是因为《狄公案》。一个外国人笔下的“中国神探狄仁杰”,如此智慧机敏、文武双全,破案的过程如此跌宕起伏,精彩绝伦,怎不让人心生探究?
在高罗佩有限的不足一个甲子的生命里,皇皇16卷公案小说只是他业余爱好的其中一脉,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及著述远远超过了很多地道的中国文人。
他1941年出版的《琴道》是第一本向西方读者系统介绍中国古琴的书,1944年出版的《东皋禅师集刊》,为佛学史补缺;1958年出版的巨著《书画鉴赏汇编》,教西方收藏家如何辨别中国文物的真赝;1961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房内考》,是全世界第一本系统整理中国“房中术”的书籍;为考证中国文献中的猿,曾亲自养猿长期观察,作《长臂猿考》……
高罗佩的第一身份是外交官,他在中国游历及生活的时间也就十余年,琴棋书画他无不涉猎,且多有成就。他在重庆任职期间,娶了一个中国女子为妻,育有三子一女。
高罗佩曾在自己精心描绘的一幅中国画上用汉字题款:“荷兰国笑忘高罗佩识于芝台之中和琴室”。这里的“笑忘”是他自取的字,暗寓“笑忘百虑”之意;“芝台”是号;“中和琴室”是书斋名。这些古色古香的字号、书斋名称,和“高罗佩”这个他自取的中文名字一起,让他的本名“罗伯特·汉斯·古利克”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高罗佩还酷爱书法,他的“高体”字独有一格,中国书法家沈尹默、郭沫若、于右任等是他的座上客。他还能写中国旧体诗词,曾与郭沫若、徐悲鸿等唱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独特景观。
“天风琴社”人文荟萃
1943年初,高罗佩来到战时陪都重庆任职。那时的重庆文化人云集,他如鱼得水,往来无白丁。这一年,他参加了于右任、冯玉祥、徐元白、杨少五等社会名流及著名琴家组织的“天风琴社”。
中秋节,“天风琴社”雅集,高罗佩“偕未婚妻水世芳女士与美国东方学者艾维廉博士等社会名流聚会,在嘉陵江边鼓琴弄瑟,引吭高歌”。时人称:“此次雅集,堪称抗战时期华夏文化绚丽异彩的一次弘扬,是文人的盛会。”
与高罗佩交往甚笃的老牌外交家陈之迈在1969年出版的《荷兰高罗佩》中回忆,在抗战烽火中,高罗佩曾在重庆举办多场古琴演奏会,以外交家兼古琴家的身份,为华筹款,传为雅谈。
在今年重庆举办的“凤鸣巴山”古琴展上,我们看到了高罗佩昔日的身影,有他在花园独自抚琴的照片,还有他在书房挥毫疾书的侧影,以及与陪都时期的“天风琴社”众多成员合影。这些珍贵的镜头成为陪都时期重庆人文荟萃的一个缩影。
穿越时空的“寻访”
2010年10月2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高罗佩的嫡亲外孙女玛利亚·安娜从荷兰来渝,寻访她外公和外婆当年在陪都留下的足迹,寻访高罗佩参与其间的“天风琴社”在今日的传承。
玛利亚·安娜很年轻,她身上有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白皙的皮肤,蓝色的眼睛,一口流利的西文。随她前来的是一个荷兰导演,高个儿,鹰鼻凹眼,金色长发,典型的西人。他准备拍一部题为《高罗佩》的纪录片。从他们随身带来的影像资料里,我们看到一个更真切的高罗佩,也为他“中国岁月”的还原找到若干生动的“论据”。
在相册里我们看到一位娴雅美丽的女子,不管是年轻的俏丽还是中年的端庄,都有一种大家闺秀的迷人风范。她,就是水世芳,高罗佩的夫人,齐鲁大学的高材生,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这样的一个女子,无疑为高罗佩的传奇奠定了根基性的元素。
相册里有他们1943年在重庆举行婚礼的照片。此外,还看到国民党元老、被誉为“民国草圣”于右任的对联“看山爱竹了公事,焚香挂画似神仙”及国民党元老陈其采的对联“枕边书卷有余味,徽外琴声妙入神”。
翻阅着相册里的老照片,仿佛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是古琴让我们回到当下,一曲《忆故人》,一曲《阳关三叠》,让语言不通的客人也听懂了。再过百年,是否还会有高罗佩的第五代、第六代子孙来重庆寻访?是否也会带来令我们惊奇的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新枝?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