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鉴定呼之欲出
2010年12月21日,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负责实施的国家科研项目“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通过专家验收,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成果便是对喷墨打印的高仿真书画的识别。
“把喷墨打印复制品放到先进的科技设备下,就会现出原形。”尹毅说,检测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光学仪器,然后针对中国书画的特点对设备进行了相应改造,使其能对书画作品的纸绢、墨色、印泥进行物质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分析。
“比如,原作色墨是手工调和后绘制在画面上的,在显微镜下观看局部色墨,其状态和人眼所见的书画色墨状态基本相似,而喷墨打印的复制品是将多种不同色相的颜料微喷在画面上,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红、黄、青、黑各色的微喷色点。”尹毅说,光学仪器就像“第三只眼”,可以窥探到书画作品的微观物质形态。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但尹毅也表示,科技检测不是万能的。“这些科技检测的初步成果不能解决书画鉴定的所有问题,尤其是遇到后人用老纸、老墨等老材料制作的高仿品,科技鉴定就会备感困难。”如今,喷墨打印的花样也不断翻新。有的是直接打印,有的是半印半绘,即在打印后加以手工描绘,还有部分打印结合部分真迹。
“分色技术的改进也给鉴定带来新课题。”林诒洪说,新的分色技术在原有的四原色基础上增加了色系,比如打印水墨画不用复合颜色,而是以炭黑为主,这在各种光源下看都非常接近原作。黑、灰、浅灰等色系的分层也使墨点更难以观察到。
“相比科技手段的加强,目前最需要的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鉴定机构,由国家赋予一定的职责。”胡锤建议,高价的拍卖品一定要经过鉴证和备案,才能进入拍卖程序。“要形成这样一个共识,没有经过鉴证就有可能是赝品。”
陈国力对此表示赞同。“美术馆的藏品有了检测认证和备案还不够,还需要社会的承认和法律的认可,要有公信力的单位来承担这项工作,这非常关键。”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对整个艺术市场的治理规范。“欧洲早就有了技术鉴定,但仍然没有完全解决赝品问题,更多采取博物馆的备案制和艺术市场的规范建设。”如果艺术市场的监管体系没有健全,单独使用技术手段肯定会遇到困难,“搞不好,这些技术还会扰乱市场,有人可能会拿着假画去备案,并利用备案记录达到牟利的目的”。
“艺术市场发展既需要技术手段,也需要行业诚信的建立。”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娱乐演出艺术品市场管理处调研员李建伟说,目前艺术品管理条例正在制定之中,已经修改了多稿,就是希望通过完善宏观政策来提供制度保障。
书画司法鉴定处于真空地带
郝惊雷提出了司法鉴定的申请后,麻烦又来了。“在具有司法鉴定资格的机构中,没有一家是专业的书画鉴定机构。”郝惊雷说,由于技术原因,两家鉴定机构都退回了需要鉴定的书画。
“我国的司法鉴定体系目前尚未把书画鉴定纳入其中。”众成仁和律师集团事务所北京分所主任董一鸣表示,目前的书画鉴定机构非常多,但都没有司法鉴定资质。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这些鉴定机构出具的结论很难作为证据被采纳。
董一鸣分析,最大的原因是传统的鉴定经验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把一幅画拿给不同的鉴定机构,往往会得出不同的鉴定结论。”董一鸣透露,司法部也曾考虑艺术品的鉴定问题,但由于传统鉴定存在缺陷,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唯一,没有形成标准。
近些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活跃,关于艺术品真伪的纠纷也急剧增多。买家发现购买了赝品后,往往由于缺少相应的鉴定机制,其结果多是由法院对双方进行调和或被判败诉。自从买家苏敏罗拍到吴冠中作品《池塘》的伪作对瀚海拍卖公司提起诉讼但终审败诉后,买家胜诉的几率就更小了。“拍卖公司可以拿出‘不保真’做挡箭牌。”郝惊雷说。
律师事务所的实际工作也证明了这一说法。“虽然关于艺术品真伪的案件在增加,但我们现在代理的并不多,每年只有5起左右,很重要的原因是胜诉率太低了。”青年律师梁奇烽无奈地说。
“不过,越是这样,公众的维权意识越应该提高。”梁奇烽建议,买家在交易过程中可以让律师介入,做备案登记,起码能保证交易过程不可变更;其次,要注意合同中的措辞,“一些消费者看到‘保真’二字就买下,却没看到另外的条款中‘可能是真’的模糊词语。一旦遇到纠纷,拍卖公司即可拿出这些条款来回避责任”。
“多数藏家买到假画,因投诉无门,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咽。”郝惊雷说,现在他感觉自己是代表众多受害的收藏家群体与拍假行为进行较量。当然,有些买家不声张的原因是希望通过拍卖把假画再卖出去,这样不仅没有损失,还可能捞上一笔。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