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书勉强算是一张入场券吧。”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摆脱了他的“老伙计”村上春树,开始独自引吭高歌,近日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高墙与鸡蛋》精锐随笔集。林少华的“声线”除了唯美之外,却出人意料地犀利、高亢、深沉,带着他沉甸甸的对现实、文化、生命的思考和焦虑。昨日,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从大而化之的命题,到细部入手的感性风景,林少华仍然用他那迷倒千万读者的文笔,述说着自己的故事和感悟。林少华说,“啰嗦了半天,无非几十篇豆腐块码在一起了,论思想谈不上振聋发聩,说意境也并非深邃悠远妙不可言,唯一可取之处在于语言的风格或者说文体。我对文体比较讲究,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符号我都不会放过,一篇千八百字的文章我要折腾一天。这一点还是要感谢我的老伙计村上春树,他一再强调,文体就是一切。在故事与文体之间,他站在文体一边。在高墙与鸡蛋之间,他站在鸡蛋一边,而我此刻或许应该加上一点,在翻译家与作家之间,我站在作家一边。”他强调,即使作家们不欢迎他,他也还是要争取站在作家一边。
林少华先生作为大学教授,在书中更多地以“在场者”的身份对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从教授的待遇、大学的官场化、大学招生和大学研究生毕业就业等方面展开了一场追问与探寻之旅,对大学老师的修养、知识分子的定义等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林先生一直关注各种文化事件并提出自己独立的思考,本书中也不例外。从对鲁迅文学翻译奖的空缺到诺贝尔奖,林先生以一个文化人的身份,对国内国外的各种文化事件都做出积极回应,表达出一位学者对祖国文化的深厚感情。
本报记者 蔡震 文/摄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