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百年雷洁琼最喜“教书匠” 长寿秘诀:无药养生

2011年01月17日 08:4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雷洁琼

  性别:女 籍贯:广东台山

  终年:106岁 去世原因:病逝

  去世时间:2011年1月9日

1931年,雷洁琼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新华社资料图片

  她非戎马一生,但创建“民进”,亲历“下关惨案”,受邀参加开国大典,也曾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她是学界元老,倡导学以致用,重视社会调查。百岁之时,她依然身体硬朗;她说,她最喜欢的职业是“教书匠”。

  她就是雷洁琼。她的学生们,依然喜欢称呼她——雷先生。

  赴美求学

  违背父愿选择社会学

  在中国的女性教育工作者中,被尊称为“先生”的人并不多,雷洁琼是其中之一。雷洁琼曾经说,她最高兴的就是做一名“教书匠”。对教育、教师之事,雷洁琼也格外上心。

  公开的报道称,在北大图书馆的一份文献中写到,少年雷洁琼上学时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和译成中文的外国小说。她喜欢《水浒》中的李逵,直来直去;喜欢《红楼梦》,却不喜欢儿女情长的贾宝玉、林黛玉,而是喜欢开朗刚毅的史湘云和有胆有识的探春。

  性格直爽的雷洁琼1924年赴美读书,期间,她未遵从父愿学习法律、医学,也未在工科道路上走下去,而是做出了一件影响其一生的决定。

  雷老学生、北大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说,她在美国放弃化学专业,选择了社会学,“她不渴求发展什么理论,她学东西就是要学以致用,这也是一个人的志向,对中国有用。”

  从1931年回国在燕京大学任教社会学课程至离世,雷洁琼从教近80年,她的学生、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杨善华评价说,雷先生的离开,中国社会学界最后一名元老也离世了。

  王思斌说,雷先生不关心现在有什么最新的理论,她年轻的时候喜欢做社会调查,曾带领学生到育婴堂、贫民窟甚至是妓院做调查、访问,让学生了解社会底层;年纪大了,也喜欢听学生给她讲实际情况。

  民主斗士

  “下关惨案”保护文件受重伤

  雷洁琼的家庭并不多常提及。她与丈夫严景耀,都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

  严景耀亦为我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法学家,他们1941年结婚。根据燕京大学北京校友会的记录,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相识。

  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当时两人同在上海。并且仍会参加上海文化界爱国进步人士成立的抗日救亡组织“星期二聚餐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进中央原主席许嘉璐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大家觉得,干脆我们组织一个组织,用这组织的名义对社会讲话,这个效力更大一些。就在这一年的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雷洁琼和马叙伦等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1946年6月23日,一列火车从上海缓缓驶入南京下关车站,下车的乘客中,十多人匆忙赶路,他们此行是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请愿。

  雷洁琼是“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9名正式代表之一,时年41岁的她也是正式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在《听雷洁琼讲南京“下关惨案”》一文中,雷洁琼回忆说,我们出站时,一群自称“难民”的暴徒蜂拥而来,在混乱中,我们的手提包、手表和眼镜被暴徒抢走了。

  纠缠了几个小时后,围在候车室外面伺机行凶的所谓“难民”增加到一二百人,突然他们一拥而入,顿时桌椅、汽水瓶一齐飞向他们。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雷洁琼已故的学生姚幼钧说,“雷老很英勇,一方面她保护代表团里头的长者,另一方面她带了文件,为保护文件就要据理力争,(所以)她受伤很重。”

  雷洁琼回忆:“代表团的阎宝航和我为了保护马老,拼命以身体挡住暴徒”,“我被暴徒揪住头发,胸部被一只痰盂击中,挣扎中手被挤掉了一小块肉,血流不止”,“混乱中,我被推倒在沙发上,又有人被推倒压在我身上,暴徒脱下我们的皮鞋抽打我们两人”。第二天凌晨两点,受伤团员才到达医院。

  北大任教

  爱听学生讲社会实际情况

  1982年,在雷洁琼、费孝通等人致力恢复北大社会学系后,王思斌考取第一届研究生,他的导师正是雷洁琼。

  王思斌和杨善华去雷洁琼的住处汇报学习工作时,会和她聊天。王思斌来自农村,他记得当时从农村万元户到乡村代课教师、撤村并校,发生在他们家里的以及社会上的最实际的情况,雷洁琼都爱听。

  在成为领导之后,雷先生几乎已经不再讲课,但是仍然承担着带研究生的工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佟新记得最清楚的是雷先生对她学术论文的规范。

  佟新在一篇纪念雷老百岁诞辰的文章中写道,1986年时,她把论文初稿交到了雷先生在红霞公寓的家里,她记得当时雷先生已经在担任北京市副市长职务,工作很忙,但是在反馈给她的论文的书面意见,竟然写了三张小32开的白纸,带着思考的痕迹。

  不过,让王思斌倍感惋惜的是,至雷先生离世,她并未留下学术传记传后,而其所亲历的诸多学术活动和事件也随之归入黄土。“我说过几次(想为她写学术传记),还给了提纲,每一次她也不说什么,笑一笑,没有回复,不置可否。”

  政府任职

  轻车简从坚持不配警卫

  在王府井的繁华闹市之后,有一片闹中取静的小区。红色的两栋楼不高,外面虽有保安,但是外人依然可以随便出入。

  在这片老式住宅里,有雷洁琼生活了30多年的家。

  这还是她出任北京市副市长时,政府分给她的住所,此后她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按照级别应搬去新居,但她一直都拒绝。民进中央原秘书长陈益群在追思会上说,每次来人动员她搬家,她总说:“住得挺好的,不用搬。”

  因为雷先生刚刚过世,记者1月10日、11日两天的拜访都遇到了家属的婉拒。在杨善华的描述里,雷洁琼的家装修非常“简朴”。家具也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样式。“雷老社会活动很多,但她跟腐败不沾边。有些时候,比如某一个教育机构找我们想请雷先生题字,她没有二话,要是某个企业找她,那对不起。她从来不和企业有关系。”

  雷老膝下无子女,一直由侄女照料。杨善华说,雷先生原来只有一套房子,里面不仅住着秘书、保姆和亲属,还要兼顾工作、会客。后来楼下有其他的领导搬走,才又腾出来一套房子。

  雷洁琼先生性格直率,有什么说什么。陈益群回忆,有一年中共中央召开民主党派新春茶话会,雷洁琼正好收到了乌鲁木齐一个农业职业学院老师的来信,反映学校拖欠教师工资。雷洁琼拿着信去开会,会上发言时便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这封信念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便指示有关领导,新春之前好好调查此事。之后,农业职业学院拖欠工资之事顺利解决。

  雷洁琼晚年一直由侄女雷浣妍照顾,侄女婿蔡睿贤在追思会上说,雷老对身边的亲属要求很严格,不利用职权搞照顾。雷浣妍解放后从香港回到大陆,被分配到云南边疆中学教书,蔡睿贤则在清华大学工作,两人结婚时,雷老对他们说:“你们要有两地分居的准备,我是不会用我的影响来帮你们的。”

  蔡睿贤回忆说,当时交通不便,每次休假,来回至少要22天。“在长达十三年的分居生活中,雷老经常鼓励我们坚持在基层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

  杨善华记得,有一次他邀请雷老参加一个活动,雷老就带着一个司机来了,轻车简从没有任何警卫,当时她已经是国家级别的领导。

  其实,雷洁琼起初坚持不配警卫,因为她觉得“不自由”。陈益群说,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发生原民革中央主席李沛瑶在家中被害一事,中央再次派员肯请雷洁琼配警卫,她才勉强答应。

  生活逸事

  开会回来烫发自认“小资”

  报道记载,雷洁琼年轻时身材修长,喜欢穿旗袍,在雷先生的照片中,老年的雷洁琼经常穿着中式的衣服,颜色虽然朴素,但是总有一些碎花装饰。冰心的女儿吴青在回忆时说,比方说每一次参加什么活动,她都穿得非常得体,非常高雅,也很严肃,色彩也很协调,给人就觉得特别地舒服、利索。

  雷洁琼性格平易近人,她的学生王晓义在回忆中说,解放初的时候,有一次他们几个学生在校门口看到雷先生从城里开会回来,发现她烫了头发。当时都要学习工农兵,和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划清界限,所以女同学要留短发、直发,见到雷先生烫发,大家都很吃惊。王晓义好奇地问:“您为什么要烫发呢?”没想到雷先生爽快地说:“我之所以烫发,因为我还是小资产阶级哪!”王晓义在回忆文章中提及此事,觉得当时雷先生胆子真大。

  长寿秘诀

  “寿星婆”坚持无药养生

  在雷洁琼的家里,摆放了一个陶瓷烧制的寿星婆,这是雷洁琼91岁生日时,冰心特地为她准备的生日礼物。

  在杨善华的记忆里,雷先生90岁的时候还“健步如飞”。“那个时候走路根本看不出来是90岁老人,跟我一起走绝对不会落下。”杨善华记得,好像是1999年时,雷先生晚上睡觉摔了一跤,那个时候走路才稍差了一点。

  雷洁琼的另一个特点是说话声音非常洪亮,中气很足。“80多岁在一间200人的大教室里讲课,都不用扩音器。”

  在一篇名为《百岁雷洁琼“无药”养生》的报道中写到,即将迎来105岁寿诞的雷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锋颇健。身材匀称,体重保持在54公斤左右,血压也几十年保持稳定。

  雷洁琼说:“我现在只是根据医生的建议补点维生素,基本不服药,补品就更不吃了。”

  她认为,身体的底子,主要还是年轻时打下的。现在,雷洁琼仍保持多年养成的生活规律,每天早晨五点醒来,但并不立即起床,而是靠在枕上阅读文件、报刊,白天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中午适当休息,晚上九点钟入睡。

  同时,饮食很清淡,不喜欢油腻的食物,喜爱新鲜蔬菜。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即使逢年过节也不多进食,并且从不饮酒。

  雷洁琼的侄女雷浣妍说,冰心去世以后,雷洁琼常常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看着这尊寿星婆礼物想念自己的朋友。 

  本报记者 吴鹏 张静

  ■ 追思寄语

  她不渴求发展什么理论,她学东西就是要学以致用,这也是一个人的志向,对中国有用。

  ——学生王思斌 

  你们要有两地分居的准备,我是不会用我的影响来帮你们的。

  ——侄女雷浣妍结婚时,雷洁琼说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