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振成楼”位于福建永定湖坑乡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按八卦形设计,每卦6间,一楼梯为一个单元。中新社发 王庆忠 摄
中新社永定1月30日电 题:探访“世遗”振成楼:土楼人家节节高
作者 卢基莹 赖初源
喜宴,笑脸,大红灯笼高高挂。30日,走进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所在地之一的福建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振成楼,楼内高朋满座,一片欢声笑语。
“我侄孙女出嫁,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来了,大家欢聚在一起,为她祝福。”振成楼楼主林日耕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侄孙女出嫁,又正好赶上过春节,可谓双喜临门。
农历春节是中国民众辞旧迎新的节日,可春节对林日耕来说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2010年2月13日,虎年春节的大年三十,胡锦涛总书记到振成楼看望土楼人家,询问土楼旅游情况,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作为楼主的林日耕担任了总书记的讲解员。
“只有小学文化,天天在家耕田。”林日耕对自己名字如此解释,但就是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土楼楼主,因为为总书记讲解过客家土楼而名声大震。他的自传书《阿耕与土楼》卖到断货,为此翻印了好几次。
“去年大年三十,总书记来到振成楼考察,看望土楼人家。这一年来,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年轻人都到厦门、深圳等地打工经商;现在随着土楼旅游热兴起,村里许多人都回来了。”林日耕说,洪坑村原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有一半以上回归土楼从事旅游产业,很多外地人也来到土楼租房开店;更有意思的是,有的户口已经迁到厦门的土楼人,如今又把户口迁回了土楼。
说起客家土楼的变化,林日耕体会最深。他说,“2008年7月7日”这个日子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是以振成楼为代表的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客家土楼最辉煌的一刻,作为楼主,他激动万分。
客家土楼从申报“世遗”时的艰难跋涉,到成为“世遗”后的欢欣鼓舞,再到总书记前往考察寄予希望,土楼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土楼旅游让土楼人家的日子过得“年年好,节节高”。林日耕掰着指头娓娓道来:去年春节以来,总书记考察过的振成楼,天天游客爆满,黄金周每天上万人。
土楼旅游的火热,带来的是经济效益。仅2010年,永定县接待海内外游客就达288万人次,旅游实现总收入18.2亿元人民币。
展望新年新希望,林日耕表示,目前土楼景区游步道、电瓶车道、大型生态停车场、星级旅游公厕、演艺场馆等建设纷纷竣工,新修建的连接土楼的四条旅游公路也已经贯通,到土楼旅游更加方便了,土楼旅游热将持续升温。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年年好,节节高。所以,今年年三十,我们不光要按照客家习俗过年,还要好好庆祝一下,纪念总书记来客家土楼考察一周年。”林日耕爽朗的笑声,在土楼里回响。(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唐伟杰】 |
专题:记者新春见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