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古生物学家的一项合作研究证实,在广西扶绥县、年代大约为1.3亿年前的那派组地层中发现的恐龙化石,是真蜥脚类恐龙的一个新属种——“何氏六榜龙”,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白垩纪早期真蜥脚类恐龙。它的发现为研究此类恐龙演化的复杂性提供了化石证据,也对研究我国南方地区该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及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由广西自然博物馆莫进尤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以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埃里克·比弗托研究员合作研究的论文“中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现早白垩纪真蜥脚类恐龙新属种”,发表在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2010年第6期上。
新恐龙属种的发现和命名者、广西自然博物馆研究馆员莫进尤介绍,新化石发现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山圩镇平搞村六榜屯龙草岭的甘蔗地里,由于发现化石的线索是当地村民何文坚提供的,所以命名为“何氏六榜龙”。
据介绍,“何氏六榜龙”的五节背椎椎弓表现出许多与其他蜥脚类完全不一样的骨骼形态特征组合,如神经脊较低、分叉、顶端向两侧膨大等。初步分析表明,“六榜龙”可能代表了一种真蜥脚类恐龙,与北美的简棘龙形成姐妹群关系。
真蜥脚类恐龙是一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较巨龙形类恐龙原始的蜥脚类恐龙,如我国发现的著名的马门溪龙和峨嵋龙等。中国发现的白垩纪蜥脚类恐龙种类较多,但这些恐龙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年代也从1.4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横跨到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而且这些恐龙都无一例外的属于巨龙形类或者更进步的属种。
“何氏六榜龙”的研究表明,它属于真蜥脚类,不同于其他地区发现的同时期蜥脚类恐龙,也不同于另外两个与它同时出土的巨龙形蜥脚类赵氏扶绥龙和未研究命名的较为原始的蜥脚类恐龙。这不仅表明,至少有三个不同种类的大型蜥脚类恐龙确实共同生活在那派盆地形成的湖泊边缘,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白垩纪早期蜥脚类恐龙演化具有复杂的多样性。
莫进尤介绍,广西扶绥“何氏六榜龙”的发现不仅给那派盆地蜥脚类恐龙演化的多样性提供了确切的古生物化石证据,同时也弥补了中国南方地区白垩纪早期蜥脚类恐龙化石研究的薄弱环节,这对研究中国南方地区白垩纪早期恐龙动物群的组成,恢复中国南方地区那一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及古环境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目前,身长18米、头高6米的“何氏六榜龙”模型已经在广西自然博物馆露天恐龙园装架展出。(王月)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