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张炜:目前的中国文学难见经典之作

2011年02月12日 14:58 来源:光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炜等作家在第二届中法文学论坛上直言不讳:

  目前的中国文学难见经典之作

  (记者 刘霄)第2届中法文学论坛日前在北京闭幕,中法两国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围绕“作家、文学、社会”,文学与当下生活,经典文学等话题展开演讲,我国作家张炜尖锐指出,当代文学无论从语言还是结构上,在“精美质地”这个意义上都大大退步了,许多时候倒像是刻意地粗糙和漫不经心。

  张炜在谈到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印象时说:随便打开一部流行文学读物,不难感受其中的“邪气逼人”和“声色犬马”。“当代文学主题五花八门,消费主义物欲主义逐渐成为公然正道。文学中主要‘解构’的是几千年形成的经典精神。”张炜指出,对于经典精神的背离,眼下是最彻底的一次。这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与电子网络和全球化的到来有关。张炜说,经典文学首先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其文辞的精粹、简洁与生动,直接给人以深刻享受,达到令人沉醉的地步;从作品的结构上看,经典追求尽善尽美,极其注重自然、奇巧和均衡感,有一种文字建筑的严整美。在结构上的处心积虑、力求完美,已经是所有杰出作品的共同目标。这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内容的一个必需条件。“但是,当代文学无论从语言还是结构上,在‘精美质地’这个意义上都大大退步了,许多时候倒像是刻意地粗糙和漫不经心。炼句炼意这样的意识基本上让步于繁杂、便捷和快速的文字堆积。”铁凝在演讲中提出一个选择:在当下这样一个喧嚣、求快的社会,作家是要做文学花朵的种花人还是卖花人?铁凝指出,有的文学,因了时代的种种诱惑和市场的高声催促,正如那些涂了亮光油、大量叶绿素,铺了泡沫塑料的盆花一样,亢奋、光鲜,却说死就死;有些作家整天忙着鼓捣文学“花盆”,却并不爱花,甚至对它急躁、冷漠、不诚实。刘震云强调,从《论语》、唐诗宋词到《红楼梦》,从雨果、巴尔扎克到普鲁斯特,经典文学早已成为塑造一个民族的语言,影响一个民族的行为的重要方式。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