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史学界缅怀“爱国一书生”何兹全

2011年02月21日 2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题:史学界缅怀“爱国一书生”何兹全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书生本色、爱国情怀,择善而固执之,终成百年扛鼎之作;长者风范、大师气象,已藏不害将受,唯以道德文章传世。”学生们用这样的挽联沉痛悼念6天前驾鹤西去的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

  何兹全1911年出生于山东菏泽,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7年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50年回国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履历简单,但却经历了大时代;著述丰富,但却因毕生坚守一学说经历坎坷。

  何兹全的弟子、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谢重光很感慨,他说,先生经历了大时代,自谦为大时代的小人物,但正是先生这样的爱国书生,见证了真正知识分子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学术、对学生的忠贞和博爱,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良知。先生是旧中央研究院那批精英的仅存硕果,先生驾鹤仙去,为这批精英的时代划上了句号。

  严格的何兹全认为,学问是做出来的,必须从一手资料中来;慈爱的何兹全困难时期总是请学生吃饭;大方的何兹全把自己的全部金条捐献给国家;小气的何兹全自己穿着总是很简朴……何兹全身上集老一辈知识分子所有的珍贵品格:尊重他人,善待学生,严于律己,专心学问,注重一手资料,心无旁骛。这些都让学界后辈备受感动。

  何兹全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社会史、汉唐佛教寺院经济和汉唐兵制。1934年何兹全最早撰文提出“魏晋封建说”。70多年来,何兹全即使受到压制和不公平对待也从未动摇,体现了一代史学大家的学术品格。而这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和年轻一代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孙家洲清楚地记得,1985年他硕士毕业时何先生是他的硕士答辩主席。孙家洲注意到中国古代史分期一直有争议,提倡“魏晋封建说”的也有诸多大家,但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六十年代、八九十年代都有重要文章发表,积极推进这一观点的只有何兹全一人。

  何兹全的弟子、北师大特聘教授陈琳国说,先生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还在继续思考史学研究与发展的大问题,并直率地发表看法。给陈琳国印象很深的是,他曾多次评论说,某人是经学家,但经学不等于史学;某人是小说家,但文学也不等于史学。虽然此类方法可能风行一时,此类学说也可能占据主流,但仔细推敲,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误人不浅。何兹全85岁时曾想写通俗的历史小说,可是最终他没有写,因为他认为历史不能随意演绎。

  固执的何兹全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1950年何兹全拒绝了导师傅斯年请他去台湾史语所工作的邀请,回到了新生的中国。1995年12月,84岁的何兹全赴台湾大学访问,专程去拜谒傅斯年墓。一别近半个世纪,他在自传中这样表达自己的复杂心情:“我们去参拜傅先生墓。先在墓前行三鞠躬礼,然后绕至墓旁,我跪下默哀……想起傅先生生前对我的爱护,我哭了。这时正下着大雨,风雨凄凄。”

  如今,先生学生如果地下相见,又当说些什么呢?(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