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接续文脉是必要的,重读《红楼梦》也是必要的,但如果蒙昧了真诚,抹去了担当,不会批判,只会诵圣,没有坚持,只有投机,彻底放弃了与苍生同呼吸、共命运的真道统,那么,这样被阉割的传统就算复归了,也是生不如死。
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为《红楼梦》写的续,即将出版。在一片炒作声中,这一商业行为颇有了“文坛盛事”的气象。
感动于刘心武先生的努力与执著,但不得不指出三个事实。
首先,古往今来,续书能成功的,几无先例,董说的《西游补》相对较好,但那也是另开篇章,并非续书,下这么大工夫,为什么不去搞原创呢?岂不更有价值?
第二,复归了曹雪芹的“本意”,有意义吗?多元解读是艺术固有的魅力之一,所谓“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自称掌握本意,有冒领的嫌疑。
第三,刘心武的红学“研究”,颇有瑕疵。从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中的表现即可知,在他的解读下,《红楼梦》俨然成了一部侦探小说,按这种读法,从中读出“宇称理论”,也非难事。
当然,《红楼梦》是开放的,人人可以写续,也可以利用它来卖钱。但尘归尘、土归土,在商言商,动辄拿出一副为曹雪芹代言的架势,以文化传统捍卫者自居,未免无聊。
在历史上,《红楼梦》的续书多矣,甚至还有淫秽版,文人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无非“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靠着曹雪芹这棵大树,成名也快,获利也丰,至于这是否会给我们本已薄弱的文化基础带来新的伤害,使其进一步滑向流氓化,又有谁去关心呢?
由此想到刘心武先生《班主任》中的那份慷慨激昂,以及《钟鼓楼》式的沉重,它们赢得了一代读者的激赏,因为其中包含着一份强烈的责任感,一份为天地立心的担当,也正是有了这种真诚,所以敢批评、敢直面、敢愤怒、敢呐喊。然而,那样的文章,今天又有多少作家在写?
必须正视商业化对责任感的蚕食,当我们的作家都退进个人的小天地,整天想着如何与世界做买卖、如何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如何套牢大家的眼球时,那么,还有什么噱头,还有什么闹剧,不会招摇过市?可当舞台上和舞台下都坐满了演员时,我们的真相之路,将会怎样漫长?我们救赎的可能,将如何遥远?
毫无疑问,接续文脉是必要的,重读《红楼梦》也是必要的,但如果蒙昧了真诚,抹去了担当,不会批判,只会诵圣,没有坚持,只有投机,彻底放弃了与苍生同呼吸、共命运的真道统,那么,这样被阉割的传统就算复归了,也是生不如死。
蔡辉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