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柳斌杰:新闻出版改革不仅要换汤,还要换药

2011年02月24日 09:3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几年,国际上对中国的关注度提高,希望了解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发展奇迹。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比从2005年的7.2∶1转变为2009年的3.3∶1,逆差明显缩小。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但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话语主导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很少能提出关注人类文明的问题,也很少能提出全世界关心的、能变成世界议论中心的问题。要改善这种现状,就需要创新。我认为,创新不足是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缺乏时代感的创新精神,就推不出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好新闻、好图书、好艺术作品。自己的故事没讲好,拿不出好东西来,只能大量引进外国的书,也就不可能掌握国际话语主导权。  

  创新包括内容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文化生产模式。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新闻出版单位由国家完全养起来,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活力,竞争机制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别的门类都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而我们这个行业却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  

  另外,现在人民群众接受的信息,阅读的知识门类越来越广泛。分众化、对象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我们出版单位提供适合各个门类、各种人群、各种文化程度、各种职业、各种文艺欣赏水平的文化产品。  

  更重要的是,国际出版市场是一个以跨国出版公司为主导的、开放的、竞争的市场。我们的这种体制不能适应国际文化竞争——文化生产力解放不出来,人的创造能量发挥不出来。

  所以,必须要改造我们的体制机制,确立一种新的模式来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其中,将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从事业单位改为企业,是新闻出版单位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也是加入国际文化竞争的必由之路。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换汤,还要换药,还要把药罐子都砸碎了。

  过去5年的改革,400多万人砸掉了铁饭碗,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十一五”期间,图书品种增加到了135.8万左右。就是说,这5年来,平均每个人达到了26种书。不改革,这个生产能力是做不到的。

  现在,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是彻底的、可核查的、不可逆的、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因为它生产的是一种产品,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才能生产得好、生产得多。毕竟,没有市场谈何阵地?如果我们违背了它的规律,过分强调特殊性而否定了一般的规律性,它就不能持续。

  柳斌杰 (作者为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