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贾茹涵获格莱美奖”的新闻铺天盖地。仅仅时隔两日,风头一转,“贾茹涵获奖涉嫌造假”的新闻同样又沸反盈天。事实是,格莱美奖颁奖公开,典礼举世瞩目,国内媒体也在现场,虚假新闻的传布根本没有机会。但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却在两天之内先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回头仔细检视所有关于格莱美奖的报道,你会发现,尽管内容分明说的都是《呼唤黎明》获“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和“最佳配器伴奏”奖,制作人是华裔音乐家田志仁,指挥是卢卡斯里奇曼,贾茹涵只是演唱者之一,并无虚言,可很多媒体的标题却偏偏就简略成了“贾茹涵获奖”。
说有人蓄意制造假新闻,似乎不大可能,因为如此明明白白的新闻根本无假可造,然而这样的新闻又确实给读者带来了贾茹涵获奖的客观效果。究其原由,恐怕有二:一是近些年的文化新闻,尤其是娱乐新闻,标题制作往往夸大其辞、以偏概全,借此提高收视率、阅读率。贾茹涵是中国人,中国人与格莱美沾边才是新闻,有中国人获奖更是大新闻,于是,贾茹涵参与演唱的专辑获奖在标题中就演变拔高成了贾茹涵获奖。二是模糊带来误导。格莱美奖虽说举世闻名,许多人对其热切期盼的程度与奥斯卡奖、诺贝尔奖不相上下,但格莱美奖项讲究专业化,内容复杂,又是大多数人所不明了的。参与演唱是否就意味着获奖,无论大众还是媒体并不清楚,模模糊糊,以致误导舆论,而当事人和相关经纪公司又没有在第一时间出面澄清,甚至还有就势宣传的嫌疑,结果,以讹传讹,越传越离谱。
文化舆论在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最应当反省。起初纷纷将贾茹涵参与演唱的专辑获奖硬说是贾茹涵获奖,后来又一股脑儿地报道获奖涉嫌造假,一概是怎么抢眼怎么说,因为不管获奖还是涉嫌造假都有轰动效应,但是假新闻出笼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却不见任何分析。我怀疑,如果下面有人又说贾茹涵获奖是真的,大家肯定还是一哄而上。有人还将贾茹涵所属团队在格莱美颁奖场外的宣传当做假新闻的源头,但是,贾茹涵的经纪公司又矢口否认,说从来没讲过贾茹涵获奖。其实,舆论的主动权掌握在媒体手里,根据自己的采访和判断产生新闻才是常理。
浮躁、轻信、随意,如今正在成为文化新闻报道中的风气,以贾茹涵毁誉这一事情为例,只要做一点认真核实的功课,何至于此?
格莱美奖一直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华裔音乐家田志仁荣获大奖,中国歌手贾茹涵尽管不属于获奖之列,但毕竟参与其间,这原本都是好事,可经过一周的来回折腾,现在已经近似于一场闹剧了。怪谁呢?陈原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