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痴迷于辛亥革命史料搜集的民间收藏者彭伟先生,向记者披露了另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参加武昌首义的清军辎重十一营近50位辛亥志士,于1938年10月10日当天,在武昌某地的合影照。
记者所见的这张照片,由于年代久远,幅面有些发黄。照片中合影者约有40人,或站或坐,着装及面部表情清晰,照片的背景为一处古色古香的院落,照片上方写有“辛亥首义同志会陆军二十一混成协辎重十一营卅七年双十节成立大会摄影纪念”等字样,照片左侧竖着一面锦旗。
39岁的彭伟是一位普通警员,收藏各种古书、史料已有近20年历史,搜集有关辛亥革命的各种史料500多种1000余册。据他介绍,这张照片是他去年在徐东古玩市场淘得。
清末陆军二十一混成协当时的协统是黎元洪。所属的辎重十一营当时驻扎在武昌城外,是武昌首义的发难单位之一。”彭伟告诉记者,关于辎重十一营在首义中的革命史实,在《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一书中有记录。
彭伟的手头还珍藏着一册辛亥首义同志会在1946年编刊的《辛亥首义史迹》一书,在该书的附录部分,收录了1911年10月10日当晚,参加武昌首义的部分武装志士名单及所在部队番号。
遗憾的是,此附录中没有收录辎重营人员的名单。编者在该文最后解释:“辎重队系最先发动的部队,已散见各家记述,即已列姓名者,亦不逮实有人数之十一,容俟调查有得,再行编入会史,以垂永久。”
可能是编书时,有关单位没能及时上报辎重营等首义部队参战人员名单,故有此缺漏。但此后也没有见到有关资料反映。彭伟表示:由于史料的缺乏,照片上的人员已经难以查考,也想借此机会向社会求得更多的线索。
“辎重十一营是武昌首义中最先发难的单位,比武昌城内打响‘第一枪’的工程营还要早。”武汉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先生所著《辛亥武昌首义发难单位考》有此记载。
书中记载: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公元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办理大维纱厂设备交接事宜的状元工业家张謇,于晚8时许在武昌登舟返回江苏,刚上船,张謇发现——‘武昌草湖门工程营火作,横亘数十丈不已,火光中恒见三角白光激射,而隔江不闻枪声。舟行二十余里,犹见火熊熊烛天地也。’次日,张謇乘船至安庆,获知武昌起事消息。”
冯教授在文中说,张謇在长江江面看到武昌草湖门(即武胜门)一带起火,并手记所见,成为辛亥武昌首义这一彪炳史册事件的直接记录人。张氏作为事件圈外的目击者,客观地记载了首义的发难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8时许,发难地点——武昌草湖门外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所属炮队第十一营工程队、辎重队驻地(塘角旧恺字营)。
“关于发难单位,张氏记为工程营,这是局外人的误会,实际发难单位是辎重队。”冯教授查阅相关史料发现,据辎重队中参加武昌首义的士兵回忆,该队中的革命党人于10月9日得到准备起事的通知,10月10日晨复得胡祖舜通知:务照原计划放火发难。下午6时许,辎重队中党人以为机不可失,不如提前发动,当由罗金玉发一号枪,全队同志集合,入军装房抢得子弹一箱分发备用。晚7时多,党人蔡鹏来在炮营马棚点燃马草,作为起义信号。
冯教授引用曹亚伯所著《武昌革命真史》,陈述清廷在湖北的最高军事长官张彪10月10日傍晚的情状,也证明了这一点。据《武昌革命真史》正编载:“统制张彪在文昌门内公馆,始闻城外工辎两队兵变,以为无关重要。继闻城内工程第八营发难,忧心如焚……”
(记者蒋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