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百年前奉天人如何生活:女孩肚里长乌龟?

2011年03月02日 10:49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百年前的奉天街景。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传染病肆虐的过程中,仅八、九两个月,从奉天各城门就抬出了2万口棺材——她的肚子里长了一只乌龟,而且非常迅速地增大,它生活在血液里,靠人的血液滋养,每天喝三遍血——巫医们尝试了各种残忍的手段都没有达到目的,最后,为了探查邪魔,竟把一根烧红的拨火棍插入姑娘的喉咙

  苏格兰医学传教士杜格尔德·克里斯蒂回国后写了一本书,名为《奉天三十年》,记录了在奉天的所见所闻,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祖先曾经这样生活过。

  死水塘里清洗蔬菜和衣服

  东北的气候中最令人讨厌的一点是特别干燥,尤其在冬季,从而引发失眠、癔病和神经系统其他疾病。

  普通居民的房子与我们的卫生习惯大相径庭。一个砖砌的平台,即“炕”占用室内面积的一半左右。炕面铺着席子,人们盘腿坐在上面,白天吃饭工作,晚上铺盖就寝。每天烹调食物时随意烧火两三次,炕面的温暖就能保持一天。但如果谷物秆燃烧所产生的烟气散发到室内,眼睛就会流泪,喉咙也感到难受。

  当地人没有保持整个居住环境清洁的观念,也从不打扫碗柜后面和房间角落,只要炕上干净就够了,因此,很难说大多数人家里有多脏。窗户不用玻璃,而用纸糊,室内光线很暗。屋顶很少安装天花板,陈年的灰尘和蜘蛛网自然悬挂在房顶檩条周围。一个房间里吃住的人过多,而且所有的痰都随意吐在地上。

  房子周围的环境同样是脏乱和不卫生的。停滞的污水积聚在一起,各种垃圾和废品,成了狗和猪的食物。 1905年前,奉天并没有建立卫生设施的意图,除一些敞开的地沟之外,看不到任何排水设施。下雨时,排水沟成为奔腾咆哮的激流;干旱时,又变为臭气熏天的污水沟。奉天,有些较大的死水塘,成为城内雨水的天然聚积处。就在这些水塘里,人们清洗着蔬菜和衣服。

  由于一家人常年拥挤在一起,结果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进行洗浴。奉天建有一些公共浴池,如果花钱,男人可以到那里去洗浴,但妇女则被拒之门外。用来过冬的棉衣在秋天就准备好了,虽然经济状况较好和特别讲究的人可以经常换洗内衣,但在春天到来之前,从来没有人更换棉衣。

  患了眼病就用脏布不断去擦

  由于习惯于随地吐痰,加之很多人拥挤在一个房间里,环境中必然充斥着大量的细菌。

  肺结核相当普遍,各种眼科疾病也非常多。很明显,烧炕时冒出的烟是主要的刺激性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沙尘。当人们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大风卷起沙子和肉眼看不见的尘土,钻进人们的眼睛、耳朵和鼻孔里。如果患了眼病,就用脏布不断地去擦,结果,许多来到我们医院就诊的患者,情况都非常糟糕。

  各种消化道疾病是常见的,人们经常吃生的蔬菜。在炎热季节,有大量的痢疾、腹泻发生。因为无知,人们还没有把疾病和饮食联系起来。许多死亡是大量吃西瓜和黄瓜后引起的,因为在夏季的奉天,这些东西非常丰富和便宜。

  传染病,如水痘、麻疹、猩红热和天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采取预防措施遏制其扩散。结果,无数人死去,无数人脸上留下丑陋的麻子,也有无数人因身体残疾而抱恨终生。

  在传染病肆虐的过程中,当地的医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用银针治疗,传染了更多的人。那种类型的传染病是最为恶性的一种,死亡率之高令人恐怖,仅八、九两个月,从奉天各城门就抬出了2万口棺材。

  什么病都贴膏药

  另外一种非常有害的治疗方法是敷用黑色的树脂膏药。所有与疼痛有关的疾病如肿胀、创伤和溃疡等,都普遍使用这种药物,结果常常引发更为严重的疾病。一天,人们用箩筐抬来一个9岁的孩子,当完全覆盖着孩子一条腿上的膏药被揭下来的时候,正像中国人常说的那样,臭气熏天。胫骨的大部分裸露并支了出来。据他的母亲说:大约在15个月之前,孩子摔倒过一次,腿上有个地方有点疼痛,然后开始贴膏药。以后,除了膏药之外,没有使用过其他药物。当时,孩子已经非常消瘦,脉搏又快又弱,而且咳嗽得非常厉害,看来离死神已经不远了。

  一天,一个小孩在玩耍的时候扭伤一只腿。家长就请一些老年妇女来看,尽管她们又捏又揉,可疼痛并没减少半分。无奈,只好把孩子带到奉天一位著名的医生那里就诊。这位先生猛力地拉扭那条伤腿,直到孩子因剧痛嗥叫不止才肯罢手。到奉天前,孩子还能行走,可经过这位著名的医生整治之后,站都站不起来了,而且那条伤腿已经弯曲,比另一条也短了一些。

  一天,我从一位严重枪伤患者创口里取出一块骨头。使我大吃一惊的是,创口里竟然流出了水银。“这是溶化的子弹!”那位患者说。有的医生不考虑从伤口中取出子弹,而是常常把水银灌入伤口。他们认为水银可以溶化铅做的弹头,患者也轻易地相信了这一点。

  女儿肚里长了一只乌龟

  关于疾病和病因,中国人有许多古怪和迷信的观念。许多疾病的产生都与晦气的日子联系在一起,并往往选择黄道吉日吃药。为免于“毒火攻心”,一般要在腿部疼痛部位的上方缠上一根头发。当解释自己得病原因的时候,一位男患者明显地带着深深的悔意,低着头说:“我冒犯了山神。当我在山中狩猎的时候,吃了老虎肉,这是山神对我的惩罚。 ”

  一位容貌出众的老年男子,带着已是肺病晚期的女儿来到我们诊所。当我解释这种疾病性质的时候,患者的父亲礼貌但却肯定地辩驳说:“您错了,根本没有什么肺病。她的肚子里长了一只乌龟,而且非常迅速地增大,如今,已经有手掌大小了。它生活在血液里,靠人的血液滋养,每天喝三遍血。 ”“瞧! ”他说,“在心脏正下方的腹部,您用手能摸到那只乌龟的头,正在两边晃动。您能否把它取出来? ”

  可怜的老父亲!那只所谓的“乌龟”,只不过是在身体内不断摆动的动脉。因为女孩身体特别消瘦,动脉的跳动就更容易被人触摸到。

  强迫病人赤脚站在烧红的铁块上

  邪恶魂灵的信仰是普遍的,各种各样的疾病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归因到他们身上。有些巫师、巫医和邪恶的骗子,开出的处方千奇百怪。如在一张纸上写上神秘的文字,然后把其烧掉,再把纸灰和水搅和在一起,让病人喝下去。也可以把写有神秘文字的纸带在身上,作为驱除邪气的符咒。有时,用一块布把水杯盖上,不断地晃动,等到气泡在水中出现的时候,让病人马上把水喝下去。与此同时,有人在旁边庄重地叨念些神秘的咒语。

  精神病,癫痫病,特别是癔病通常被认为是由邪魔引起的。为了驱除那些邪魔,根本不对疾病初起的环境作任何分析,就采取最为残忍的办法。如强迫病人赤脚站在烧红的铁块上,以及常见的严酷和残暴的毒打。可怜的病人在那种极端的折磨下不能支撑太长时间,往往很快死去。一位十七岁的姑娘被带到我们医院,很明显是位严重的癔病患者。巫医们尝试了各种残忍的手段都没有达到目的,最后,为了探查邪魔,竟把一根烧红的拨火棍插入姑娘的喉咙,不久她就死去了。

  他奄奄一息却无人去救

  当一个男人独自在闹市大街上行走的时候,突然发病了。他摇摇晃晃,踉踉跄跄,最后倒在一家显然相当兴隆的商店门前。行人们睁大好奇的眼睛,看了看他,然后继续赶路,没有人想办法去帮助他。“无情!”某位外国人吼道。“冷酷自私的麻木!”

  事实是,当地的法律规定:曾经为某人提供过住房、食物和服务的人,如果某人死去,这个人要对死者负责。如果没有亲戚朋友前来认领,这个人必须承担死者的丧葬费用。如果死者的亲戚朋友来了,还有可能控告其导致了此人的死亡。

  我早年朋友高道台的女儿,在大街上遇到一个可怜的人,由于饥饿和重病,躺在那里,奄奄一息。她雇了几个人把他抬到医院去,但这人在路上就死了,结果她为其支付了丧葬费用。死者的亲属听到这个消息后,像群秃鹰一样围上来。为了平息此事,这位了不起的女人不得不继续支付给他们数百两银子。

  那时,我到奉天时间不长,对当地法律中这样的规定不了解。一天,我见到一群人聚集在小河岸上,就走下去看个究竟。河水中有一个行将淹死的人,使我大为愤慨的是,岸上竟没有人想去救他。为此,我让医院的工作人员下去把他弄上来,他们很不情愿,但还是照办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人竟然苏醒过来,并最后脱离了危险。有人告诉我说,如果我不是一位外国人,一旦这个人死了,所有与之接触的人都难逃干系。

  毫无疑问,这条法律是某个古老习俗的结晶,而它曾经在防止谋杀方面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人们认为它不是一个好的法律。

  一头漂亮的奶牛被赶进医院大门

  当中国人认识到别人在善待自己时,他们的谢意是深情的和实际的。在盛京医院三十年的行医过程中,我们对此有切身的体验。事实上,我们在这里所遇到的忘恩负义要比国内少得多。除了那些由医院提供免费床铺的赤贫者之外,所有的患者都要支付伙食费用。而且,他们的捐助也很慷慨。一天,一个男人还给我一先令,并解释说那是他出院的时候欠下的。他家距离奉天很远,为了这一先令,回家之前,他到奉天附近的农村打了一个月的短工。“你免费治好了我的病,”他说,“我总得花些饭钱! ”

  经常有患者带着礼品回到医院,或是一只家禽,或是一篮子鸡蛋,或是从自家树上采摘的一包榛子。一个蒙古族男孩,肘关节脱臼,一年后,前来我们医院就诊。当时,他的关节已经僵直,不能移动。但经过一次手术后,恢复了正常功能,他和他的父亲高兴地回家了。数月后,一头漂亮的黑色奶牛被赶进医院的大门,同时也带来了一家人的敬意和感谢。在闹义和团的时候,有谣传说我没有逃离奉天,而是躲在郊外北陵的树林里。有一位曾经在我们医院接受过治疗的马贩子,一个职业骗子和无赖,当时如果告发我会得到很多好处。但他却买了一篮子各种各样的食物,偷偷溜进北陵那片树林,白白地找了我一整天。那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因为任何人都知道,帮助一个外国人将被处死。

  (选自《奉天三十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