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公益 电影院该学美术馆
新闻提示
3月2日,中国美术馆正式面向社会实行免费开放。中国美术馆网站每天将放出2000张免费票供参观者预约,同时现场每天也将放出4000张免费票以供领取,中国美术馆正式迎来全面“免费时代”。
(据新华社)
美术馆免费,缘由是不久前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的一份文件。按照它的部署,在今年底之前,不仅国家级、省级美术馆要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也要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许多公共场所开始脱下商业皮囊,消除钱味儿,回归文化了。
几乎与此同时,重庆卫视宣布停播商业广告。尽管对其今后播出的内容还有争议,但拒绝商业广告一点确是破冰之举。
长久以来,许多观众诟病电视台靠垄断地位,一边拿国家财政款,一边获取巨额广告利润,并将其强加给付费收看的观众。现在,终于有家电视台出来说“不”,这也算是一种“免费”。
免费并不意味着没有成本、质量降低。成本如何化解?大多数要靠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说白了,免费是政府出钱,场馆或者电视台出力,普通群众享受文化果实。在中国免费的东西不多,这样的免费是应该表扬的。
由此想到,政府补贴的“文化事业”还真是不少。除了以上种种,电影院也在享受补贴。前年就有媒体披露,在北京,一块数字化银幕能享受到50万元的政府补贴。
难怪许多企业特别热衷于开电影院,在百货公司楼上租或买地盘,成本降低,多建上几个厅,多设几块数字化银幕,包赚不赔,上市的公司还能跟股东谈业绩。总之,在政府的补贴下,电影院们蒸蒸日上,银幕一年能增长上千块。
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102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64%。分账的时候,院线还拿大头。
在这种背景下,却鲜见电影院做什么公益的文化事业,票价倒是一个劲儿向上涨,一线城市普通影片达到七八十元,要是3D大片什么的,上百元也不新鲜。这么挣钱,电影院是不是也该学学美术馆,拿出点资源与公众分享?
不是说让电影院全免费,而是拿出一些时间和银幕,放映那些上不了院线但艺术上有追求的国产电影,让那些默默无闻的青年导演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或者放映一些经典老片,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甚至自己搞些主题电影周都可以,办法有的是。
当然,不挣钱是肯定的,也犯不上靠这个挣钱,干脆当公益来做,低价甚至免费,也许会有更多的人就此爱上电影——毕竟,现在的电影,好歹还跟文化沾点边吧?
这事,等广电总局下文件也行,最好靠自觉,学学美术馆图书馆们,给大家更多文化福利,也算有责任心的表现。毕竟是因为“文化”才拿到补贴的,在赚钱的前提下,要不回报一下社会,总把看电影弄得跟血拼似的,实在对不起观众。 本报评论员 程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