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厅
大厅愚公移山浮雕
国家博物馆新馆即将对外开放,它气势恢宏的外表早已把人震撼。新馆馆内是啥模样?如此宏伟建筑的高科技含量有哪些?在天安门广场这么一个万众瞩目的地方,工程人员如何施工操作的?有什么幕后故事?上周末,本报记者走进国家博物馆,为您一一揭秘。
国博新馆布局
●新馆地上四层、地下两层
●地上一至三层为展厅,四层为观众休息餐饮服务区
●地下一层为常设展览《古代中国》展厅、剧场、多功能厅、影院、新闻发布厅、车库等
●地下二层为文物库房
铜门择时开
楼梯寓意张开双臂
新国家博物馆是一个改扩建的工程,原来的老馆为6.5万平方米,改扩建中拆掉了3万平方米,新建面积为16万平方米,目前总的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从外观来看,新旧两馆最大的不同是檐口,新建筑是金属檐口,而老建筑是琉璃瓦檐口。据介绍,考虑到时间久了琉璃瓦容易掉色,釉面容易剥落,因此本次采用金属檐口,但是为了营造手工打造的效果,颜色都是手工刷上去的,看似不均匀的效果原来是精心安排。这也使新旧两馆做到了和谐统一。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就到了国家博物馆的西门,这里原来是旧馆的一部分建筑,后来拆除成为连接新馆和旧馆的“天井”,在这里仰望蓝天,心情怡然。进得馆内,就是一个开阔的西大厅,整个大厅高26米,门口一侧是七扇铜门,用古代青铜镂空的纹样进行装饰。透过铜门可以看见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这里是观众进入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的集散区域,今后平时七扇大门关闭,只在重大庆典活动和重大日子才打开。观众可以从两边旋转门进入。观众如果面向广场站在西大厅中央,会看见左右手两边各有一个大的楼梯,感觉很像是一双臂膀。如果把门打开,便像是张开臂膀欢迎世界各地的友人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这寓意着包容和开放。
没一根立柱
中央大厅混搭装饰
站在西大厅从南望到北,视线没有任何阻拦,这里被称做“艺术长廊”。长廊很是敞亮,没有一根立柱阻挡视线。北京城建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部国博改扩建工程项目部经理李克锐介绍,为了营造开阔的空间,建筑方采取了无立柱设计,1万平方米的大厅采用了一整块重达1000吨的钢面屋顶,从地面整体提升至空中25米高的距离。
在大厅内向上望去,会发现我国古代建筑中“藻井”的设计,这种特有的建筑结构和装饰布灯、通风、安设吊点,产生华丽的视觉效果。这一设计在中央大厅也得以运用。李克锐说,工程中共包括386个藻井,采光和通风都通过藻井予以解决。
正前方《愚公移山》的雕塑墙将参观者引入中央大厅。1940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创作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愚公移山》油画。如今,这幅中国油画史上最精彩的作品之一,被作成一幅宽36米、高12米的巨大浮雕,在国博西大厅正面墙上迎接着每一位参观者。
中央大厅共有2000平方米,是举办重要展览开幕式及国事活动的地方。走进中央大厅,一种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这里的地面用伊朗洞石予以装饰,仔细一瞧,石头上的小洞仿佛在和参观者说话。李克锐介绍,用这种石头予以装饰,就是让人感觉到一种历史沧桑感。再看墙面,则是中国红。大片的红让你意识到这里的中国韵味。摸一下,墙壁有一种摩擦感,原来这是麻布的设计。李克锐说,用石头和麻布的混搭装饰,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体现对称美
四个国宾厅各有千秋
从西大厅出发,通过电梯、楼梯可以迅速到达要参观的展厅。其中最别致的还数木、砖、铜、石四个国宾厅,它们像众星捧月般对称分布在中央大厅两侧。砖厅在我国砖雕的三大流派中选择了苏州砖雕风格;木厅以纯楠木装饰,由东阳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先生精心雕成;铜厅的铭文选用的是大盂鼎的铭文。这四个贵宾厅体现了国博的文化底蕴,木雕、砖雕、铜雕、石雕艺术。总体而言,整个博物馆从外到里是一个对称套着另一个对称,处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
在新馆的各层走廊上,还新设了不少供观众休闲、购物的区域。观众除到国博来看展览,还可观赏电影、戏剧,体验文化休闲。新馆顶层有2000平方米的区域是为观众提供餐饮服务的,其中玉厅可同时容纳500多人就餐。在地下的两层里,分布着有714个座位的剧场、600平方米的电视演播室、26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兼数码影院以及能容纳600多辆车的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