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未受束缚的天才作家萧红

2011年03月08日 10:33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35年,萧红以一部《生死场》,崛起于中国文坛。鲁迅在小说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力透纸背”。在她笔下,东北农民誓死不当亡国奴,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荡气回肠。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生于哈尔滨,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上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逝。今年是萧红诞辰100周年,一部带有传记色彩的电影《萧红》将于年内开拍,以此展现这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的传奇人生。本报也特地推出这组报道,以表达纪念缅怀。

  萧红与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并称“民国四大才女”。可这样一位才女却认为“世界那么广阔,而我却把自己的天地布置得这么狭小”,为了冲出狭小的空间,她开始了文学的写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未受束缚的天才作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很多人就开始了对萧红创作的盖棺定论,并将它归结为抗日左翼爱国女作家,但萧红研究会副会长章海宁表示,“我更愿意把萧红归类为是一个贫民作家,她笔下的主角经常是生活困窘的女性,而在当时来说,女性本已经是社会的底层,而穷人更是底层,所以说萧红笔下的人物是底层的底层。另外,萧红自己本身也生活困苦,她更能体会到处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艰难和不易。 ”

  在当时的整个大环境下,萧红没有随波逐流,一直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注重描写每一个生活的细节,在题材和语言上都强调自己的创新和独到。可以说,无论是在最初《王阿嫂的死》,还是成名作《生死场》,再到巅峰之作《呼兰河传》中都能看到萧红曾经经历过的影子,专家研究她的作品后,不难发现萧红的风格是那样的独特,难以模仿。

  作品中,萧红总是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依赖散文化的小说结构,侧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轻描淡写人物性格,虽有时无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却韵味深长。在《小团圆媳妇之死》中,萧红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十二岁小女孩,在人们的愚昧中被迫害致死,每一个字都是那样的真实敲击在了人们的心头。这对于当时生活极其艰难的萧红来说,饿着肚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萧红一生都在与命运、与贫穷抗争着,她的作品是为了人类的精神脱贫不懈努力着。章海宁提起萧红的作品就会说:一个作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创作了近百万字的作品,而又达到了他人无法模仿的境地,不得不说,萧红是一个未受束缚的天才作家,她将生活内化为思想,融会贯通在她的笔端。 ”

  直白尖锐的女权呼吁

  人们形容萧红的性格时不免会加上“倔强”二字,而这样的倔强当移植到性别上时就成为了一种女权思想,这在萧红的作品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开的秘密,萧红从不避讳她是一个女作家遮掩的名号,并将她的女权思想作为她创作的主题之一。“你知道吗,我是一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这样一句话不难看出萧红对当时社会中女性生存环境和地位的不满,她有时总是会借着一些事物来表示她的批判,她就曾写过,庙里的男雕像总是凶神恶煞,而女雕像却总是低眉顺目。章海宁认为,这是萧红对当时社会的性别地位差距的一种批判,而且超越了国界,而与当时的作家相比,萧红就显得更是有着针尖对麦芒的尖锐与直白,有着勇敢洒脱的精神。

  萧红在作品《女子装饰的心理》中就说,从古代社会到动物界,向来都是雄性通过装饰自己,从而获得异性的青睐。“但在文明社会中,男女关系与此完全相反,男子处处站在优越地位,社会上一切法律权利都握在男子手中,女子全居于被动地位。因此,男子可以行动自由,女子至少要受相当的约制。 这样一来,女子为达到其获得伴侣的欲望,因此也要借种种手段以取悦异性了。这种手段,便是装饰。”虽然语言直白,却直指向了当时社会中的性别不公。萧红虽然极有思想,却极少说教,她几乎是用女性独到的经验,洞察历史,忠实于自己的感觉,以细微的笔触,深入到语言所不能抵达的隐秘之处。

  “萧红体”让人上瘾却难以模仿

  萧红作品中那看似单纯稚嫩的文字在今天很多作家的眼中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章海宁将她称为“文体作家”。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让笔下的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而这种鲜明的文体特征,替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今天不少作家都将萧红视作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

  萧红留给世人对她生活说不尽的故事,同时也留给了世人读不尽的文字,这位民国的奇女子用她短暂的三十一年留给了后世无尽的猜想,时间流逝,对于她的传说还将继续。

  记者 王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