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十一五”时期,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更是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十一五”时期,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到8个百分点。特别是,面对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的产业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正如文化部部长蔡武所总结的,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提升经济、产业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和创业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和区域文化品格、增加吸引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动力。
正是基于对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因此,“十二五”时期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将决定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地位的确立。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对文化产业这一战略性地位的把握,也通过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以及对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审议,日渐清晰。文化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时代帷幕正在徐徐开启;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诉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为动力的全新文化景象正在呈现。
为了完成这一战略性目标,文化部拟定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在今后5年内实现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为此,将着力打造服务平台,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切实把握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强文化市场环境和市场体系的建设,通过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破解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人才瓶颈、资本瓶颈、文化内容产品的瓶颈;充分把握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趋势,关注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新兴业态,积极推进以实景演出和旅游定点剧场为载体的文化旅游演出和灯光音响、舞美乐器、笔墨纸砚以及民间工艺品等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重视电影院线和演出院线的建设,积极推动二、三线城市影剧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创新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注重不同文化产业门类的细分化研究,为新的符合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制定提供先导性研究基础;关注文化产业与城市化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扩大文化消费、增加就业以及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关注文化地产与文化产业内容的关系,警惕和防止单纯地发展文化产业的“唯GDP”倾向;在文化“走出去”战略上,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与国家软实力建设关系,扩大和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努力拓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途径。
总之,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既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我们相信,“十二五”期间,随着政府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技术创新、土地等方面政策的进一步完善,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繁荣的全新阶段。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