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万人送别医学家吴阶平:周总理最信任的医生(图)(2)

2011年03月10日 08:1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患者来信每封亲自回

  医德,吴阶平最看重。

  他的学生回忆,老师经常强调,医生必须把病人当做亲人,诊疗时一定要考虑到患者的痛苦和心情。

  上自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群众,无论是哪种身份的患者,吴阶平一视同仁对待。

  学生管德林称,做肾脏手术,吴阶平一直倡导经十一肋间入路,从不切除第十二根肋骨。

  “病人切除了一个肾脏已经很痛苦了,决不能再切除一根肋骨。”管德林回忆,这句话,自己铭记、沿用了40多年,并传授给年轻同道。

  身为赫赫有名的医学专家,吴阶平十分重视来自国内外素不相识病人的求医信。每一封来信,他都亲笔做答,从来不用学生或者年轻医生代劳,且当日事当日毕,决不过夜。

  对于一些患者,吴阶平还亲自登门拜访治病。

  平易近人,是很多学生对吴阶平的评价。

  友谊医院泌尿外科教授、曾在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就读的杜林栋回忆,“北二医”建校初期,公交车站距离校区较远,很多新生需要背着行李,步行很长的路才能到学校。一次,时任校长的吴阶平坐车偶遇去学校报到的学生,便下车亲自将学生的行李搬到车上,并让学生与他坐车同行。

  提出医生“艺术的服务”

  除了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吴阶平认为,一个好医生,还需有艺术的服务。

  1989年,吴阶平在文章中这样阐述:艺术的服务,就是应要求医生懂得病人的心理和需求,从实际出发,为病人服务。医生必须耐心听病人的诉说,深入了解病人,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且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用病人听得懂的语言去解答疑问,解除忧虑,介绍必要的知识,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学生管德林回忆,有一年,泌尿外科病房里,住进两个因外伤导致尿路狭窄的朝鲜族小男孩。扩尿道很痛苦,孩子产生了极大的心理恐惧,一看到医生就吓得哭闹不止。

  吴阶平听学生们说起此事,跑到病房去,跟两个小朋友谈心,“不扩尿道,手术就白做了。不能从尿道排尿,总带着一根管子(膀胱造瘘管)多痛苦啊!不能回家,不能上学。下一步,你想怎么治啊?”

  尽管是八九岁的孩子,他们也为管子苦恼,慢慢地就开始自觉配合治疗,这让在场的年轻医生十分佩服。

  94年的一生中,吴阶平担任过的头衔有多少,他自己也未曾统计过。

  头衔虽然很多,他最喜欢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医生,一个好医生。

  ■ 回顾

  战场受启发建透析治疗

  1951年,吴阶平任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手术第二医疗队队长,赴朝鲜战场为志愿兵疗伤。

  学生管德林回忆,1963年前后的一天,吴阶平说起“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人重伤士兵,接上管子,用水来洗血,治疗无尿。”

  此后,在吴阶平的指导下,管德林每天晚上去医院急诊室,调查收治尿毒症病人的情况。他发现,平均每周医院里就有两个尿毒症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因缺乏有效的救治方法而死亡。后来,友谊医院花巨资从法国进口一台滚筒式“人工肾”,“在吴院长领导下,我们开始了中国第一次正规的血液透析治疗。”

  编译《性医学》开创“性教育”

  1982年,一本名为《性医学》的医学专著畅销。该书是由吴阶平主持编译,是中国有关“性”问题的第一本专著。

  1965年7月,北京市大学生毕业分配动员会上,周恩来谈起,他在南开中学念书时,偶然听到一个外国人讲青春期知识,收获很大。“性”在当时还是禁区,在场的吴阶平领会在心。

  10多年后,吴阶平带着研究生翻译美国的《性医学》。吴阶平严肃地说,性教育是人人都需要的,从婴儿、幼年、儿童到青春期、婚育期甚至老年都不可或缺。但他也提出,删去书中“同居”、“性伙伴”等不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词句。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魏铭言 卢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