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地雷战:萌芽与日军大扫荡和“三光”政策分不开

2011年03月21日 14:0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提到地雷战,则不得不让人想到因地雷战而闻名于世的胶东海阳县。抗战时期,海阳地雷大显神威,共毙伤敌人1025人,涌现出赵疃、文山后、小滩三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并涌现出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3名全国民兵英雄和13名胶东民兵英雄、99名胶东模范、11名胶东爆炸大王,在胶东乃至全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迟滞——地雷战的萌芽期

  地雷战的萌芽与日军的大扫荡和“三光”政策分不开。日军奉行的是“以战养战”的对华战略。远离本土作战,后勤保障难以维持,因此,日军经常下乡抢粮、抢牲口,而且临走还要放火烧房子,老百姓不堪其苦。1942年2月12日,日军侵入海阳县,很快占领了行村、大山所、鲁古埠和凤城等沿海村庄,并建起了据点,与被收买的伪军对海阳县周边村庄疯狂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由于当时民兵装备差,很难阻止敌人扫荡。在这种情况下,地雷自然就成了迟滞敌人扫荡,争取时间转移群众和财产的最有效武器。因此,民兵们开始尝试着将地雷埋在村口,一旦敌人来扫荡踏上地雷,爆炸声可以为全村组织转移发出警报,雷阵的迟滞作用也为民兵组织群众转移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实践证明,此举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1945年5月19日,日伪军500余人侵扰“五虎村”,还未进村便陷入民兵预设的地雷阵,5小时仅走了不足5华里,踏响地雷20多颗,炸死30多人。等到敌人排完雷进至村庄,村子已是一座空城。

  萌芽时期的地雷种类和功能单一,无复杂的防排措施,设置与引爆都具有明显的被动性,敌人不经过、不踏上就不会引爆,而且常常是将地雷长期埋设在村子周围,用以阻止敌人的扫荡,具有明显的“埋雷等敌”的防御性质。

  二、杀伤——地雷战的发展期

  狡猾的敌人吃过几次苦头后,便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遇见踏雷,他们便用石灰粉在其周围作标记,以防触碰;遇见绊雷,他们就远远地用铁钩子钩出来。针对敌人的排雷措施,民兵们研制出了子母连环雷,敌人起出母雷,子雷跟着爆炸;为了防止敌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民兵们又研制出了拉雷,等前面的群众过去之后再拉响地雷,专炸后面鬼子的大队人马。此外,民兵们还在雷坑里埋上石子、铜钱、碎锅铁之类的东西,大大增强了地雷的杀伤力。

  这一时期,随着地雷种类和功能的日益多样化,地雷战的战术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由原来的“埋雷等敌”逐步发展为“设阵诱敌”。1943年冬,300多名日伪军到赵疃村北的东村庄一带抢粮。赵疃民兵闻讯后便埋伏于附近的仗子山上,并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阵。敌人走到离赵疃二三里远时,却突然向西转去。见敌人没有按预期的路线走,埋伏在山上的民兵们突然枪炮齐鸣,人人喊杀,日伪军立即掉转头向响枪的民兵扑去。民兵们边打边撤,机警地转到雷区方向,继续打冷枪,将敌人一步步引入预先布好的地雷阵,最终炸死炸伤敌人15人,粉碎了敌人的进攻。除此之外,民兵们还与敌人玩起了“真假地雷战”。

  有一次,敌人出动前往文山后,途中发现路上埋有地雷,仍然依照旧例,用铁钩子把地雷钩好,然后急忙卧倒,可是一钩却是假的,真雷连着长线,恰恰在敌人卧倒处被钩响了。为了迷惑敌人的扫雷组,民兵们又四处扒出新土,故意制造有雷的假象,却把真雷埋在没有新土的地方,使敌人上当受骗。当敌人发现这一秘密后,民兵们又在新土处埋上地雷。为了防止敌人偷雷研究,民兵们还制造了一种在地雷腹中自动点火的“慢雷”。等鬼子把起出来的地雷小心谨慎地带回去研究之时,地雷却突然爆炸。此外,民兵们还创造了“飞行爆炸”,单等见到敌人的影子才迅速埋雷,出敌不意,屡获成功。

  正是在这种与鬼子的反复较量中,地雷战不断地向前发展。地雷的品种由拉雷、踏雷、绊雷发展到夹子雷、梅花雷、头发丝雷、真假子母雷、钉子雷、水雷、标语雷、飞行雷等30多种。地雷设置与引爆的主动性、可控性越来越强。埋雷的方法也由“预埋待炸”发展到“飞行爆炸”,由单一布雷发展到大摆地雷阵。地雷越来越趋向于主动杀伤敌有生力量。

  三、围攻——地雷战的成熟期

  为了彻底瓦解敌人意志,粉碎其扫荡企图,民兵们创造性地将地雷战与游击战、麻雀战有机结合起来,巧设地雷将敌人困在半路,让其有来无回。民兵一旦获知敌人准备实施扫荡的情报后,便迅速通知周边村庄的民兵和百姓在村子外围埋好地雷。等到敌人来到雷阵前,一边组织民兵游击队打击敌人,吸引、牵制敌人注意,同时又组织部分民兵迅速在敌人回撤的道路上埋设地雷,甚至将地雷埋到了敌人据点外围,断其退路,用地雷死死地将敌人困在半路上,使其寸步难行、逃无可逃,尔后再围而攻之,步步蚕食、各个击破。

  敌人的下村扫荡行动屡遭挫败后,便逐步将兵力向据点内收缩,后勤补给也由原来的“下村抢粮”变为逼迫百姓“送粮”,或是自己用车队、船队运粮。面对敌人坚固的据点、炮楼,民兵所装备的土枪根本无可奈何。于是,民兵们又创造性地发挥地雷的进攻效能,将其埋进敌人据点,或在敌人车、船队必经的路线上埋设地雷,对敌实施围攻。

  1944年夏天,敌人从青岛调来300多名日军,妄图和行村据点里的敌人一道向我实施反扑。民兵于化虎闻讯后化装成敌兵,携带4颗共百斤重的地雷,趁天黑尾随在敌人队伍后面混进据点并隐蔽起来,待到敌人都睡下后把地雷埋在据点内的操场上,然后翻过围墙返回村庄。第二天一大早,当据点里的敌人在操场集合时,4颗地雷接连爆炸,共炸死敌军33人,重伤4人,轻伤多人。为了彻底切断敌人的粮食供给线,民兵们在敌人运粮车、船队经过的线路上埋下钉子雷、水雷,炸毁其车、船,抢回粮食,彻底切断敌人据点与外界的联系,使据点里的敌人坐吃山空,不攻自破。

  为了有效实施防御而诞生的地雷,通过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民兵的创造性运用,使地雷的进攻性得到有效的发挥,地雷也逐渐由单纯的防御性武器发展成为有限进攻性武器,死死地将敌围困在据点内,使其寸步难行。这也标志着地雷战运用的成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