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梅兰芳和泰戈尔互相赠诗

2011年03月25日 09:5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梅兰芳和泰戈尔互相赠诗
图:徐志摩、林徽因与泰戈尔在北京街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周惠斌

  1924年,梁启超、蔡元培以北京讲学社的名义邀请泰戈尔来华访问。4月12日至5月30日,泰戈尔一行六人组成的访华团,开始了长达50多天的中国之行。一踏上中国的领土,泰戈尔就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像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4月23日,泰戈尔一行乘火车抵达北京前门车站。5月7日恰逢泰戈尔63岁生日,以徐志摩为首的文学团体新月社经策划,于10日在东单三条协和医学院礼堂,用英文演出了泰戈尔创作的著名话剧《齐德拉》,以庆祝他的寿辰,这是中国首次上演印度戏剧。祝寿会由胡适主持,梁启超代表京城各界人士致贺辞,他说:“今天,我们所敬爱的天竺(古代印度的别称)诗人在他所爱的震旦(印度对中国的别称)过他63岁的生日,我用极诚恳、极喜悦的心情,将两个国名联结起来,赠给他一个新名叫‘竺震旦’!”这次演出汇集了北京众多文化名人前来欣赏,梅兰芳坐在泰戈尔身边观看了首演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与泰戈尔亲切会晤。泰戈尔对梅兰芳的到来表示感谢,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他说:“在中国能看到自己写的戏,我太高兴了。可是,我更希望在离开北京前,还能观赏到你的表演。”

  5月19日,梅兰芳在刚刚落成开幕的珠市口开明戏院,为泰戈尔一行专演了一场自己新编的大型神话京剧《洛神》。泰戈尔对此十分重视,特意穿上了他创办国际大学时的红色长袍礼服前往观看,而且自始至终神情都很专注。该剧根据三国时代著名诗人曹植的名著《洛神赋》改编而成。曹植与泰戈尔,中国与印度的两位大诗人,尽管相隔着重重的文化和语言的幕纱,但通过梅兰芳的戏,越千年而神遇。梅兰芳后来回忆说:“那天,我从台上看过去,只见诗人端坐在包厢里正中,戴绛色帽,着红色长袍,银须白发,望之如神仙中人。”梅兰芳在舞台上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般的歌舞,那清丽优雅而又含蓄深沉的声音如珠走盘、如云绕梁……他扮演的“洛神”,或娇媚,或冷艳,若有情,若无情,舞蹈、造型、音乐都达到了“欲笑还颦,最断人肠”的境界。泰戈尔边看边听,如痴如醉,激动得频频鼓掌。看完戏后,泰戈尔不仅盛赞中国戏剧的优美,还亲自到后台向梅兰芳祝贺、道谢:“我看了这出戏很愉快,有些感想明日见面再谈。”

  第二天,泰戈尔将赴太原。中午,梅兰芳和梁启超、齐如山、姚茫父等社会名流在丰泽园饭庄设宴为泰戈尔饯行。席间,泰戈尔再次高度赞扬了梅兰芳的精湛表演,然后直言不讳地对《川上之会》这场戏的布景提出了诚恳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他认为,这个美丽的神话诗剧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体现伟大诗人的想象力,但是,剧中所用的布景显得有些平淡。他建议梅兰芳在表演和布景上应再浪漫一些,舞台色彩应更丰富一些,突出神话剧的诗意。例如,布景色彩宜用红、绿、黄、黑、紫各种颜色,以创造出人间不常见的奇峰、怪石、瑶草和奇花,并勾勒金银线框来烘托神话气氛……梅兰芳十分赞同并尊重泰戈尔的意见,后来他重新设计了那一幕的布景,果然取得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并一直沿用下来。梅兰芳与泰戈尔还交换了各自对绘画的体会:美术是文化艺术的重要一环,中国戏剧中服装、图案、色彩、化妆、脸谱、舞台装置都与美术有关,艺术家不仅要具有欣赏绘画、雕刻、建筑的兴趣和鉴别力,最好自己还能画能刻。

  随后,泰戈尔即兴赋诗一首,赠予梅兰芳留念。原诗是用孟加拉文写的,写好后泰戈尔又亲自把它译成英文,并用毛笔写在了一柄纨扇上。他还兴致勃勃地朗诵给大家听:“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表达了泰戈尔观看《洛神》后,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也道出了由于语言的障碍,难以完全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难以充分领略京剧艺术真谛的一丝遗憾。全诗词意亲切浪漫,感人肺腑。当时在场的诗人林长民又根据泰戈尔的英文,把诗歌译成古汉语骚体诗记在纨扇上,并写了短跋。梅兰芳非常礼貌的双手接过了承载着真挚友情的纨扇,向泰戈尔表示了真诚的感谢。而随同泰戈尔访华的印度著名画家南达拉波斯在观看了《洛神》后,也专门绘制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油画《洛神》赠给梅兰芳,令观者赞赏不已。1961年,梅兰芳又请精通孟加拉文及泰戈尔文学的吴晓铃和石真两位教授根据泰戈尔的原作,将泰戈尔赠送给他的那首诗译成白话体:“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遮盖着你的容颜/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缥缈的云霞/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

  梅兰芳想,泰戈尔在我国绢制的纨扇上,用我国的毛笔书写了章法优美的外文,我何不也用外国进口的钢笔,在大书法家汤定之送给我的白纸折扇上写一段《洛神》中最美的唱词,回赠给泰戈尔作为永久的纪念呢?于是,梅兰芳对泰戈尔说:“为了表示我的郑重答谢,我也写一把折扇送给您。”不一会儿,泰戈尔接过梅兰芳写就的折扇,打开一看,行距井然地呈现出一排排用钢笔书写的字体秀整、气韵生动的方块汉字。一旁的徐志摩立即用英语一句句解释给泰戈尔听:“满天云霞湿轻裳,如在银河碧河旁。缥缈春情何处傍,一汀烟月不胜凉。”泰戈尔一面听,一面频频点头。徐志摩最后又加注道:“这是洛神登场时唱的一段词,也是梅先生亲自参与写定的。”泰戈尔连连说:“好,好,这是一首好诗,清丽得像洛神,也像梅先生本人!”

  泰戈尔最后希望梅兰芳能率领剧团访问印度,让印度人民也能欣赏到他精湛的表演艺术。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梅兰芳一直未能践约。分别前,梅兰芳仔细挑选了自己在老百代公司灌录的《嫦娥奔月》、《汾河湾》、《霓虹关》和《木兰从军》等多张钻针唱片,以及谭鑫培的京剧唱片《碰碑》、俞粟庐的昆曲唱片《三醉》和《拆书》、元元红和小红秀的蒲剧唱片《南天门》等送给泰戈尔。这些唱片后来一直为泰戈尔所珍藏,直到他于1941年8月去世后,才被收藏于国际大学艺术学院的博物院内。而泰戈尔赠给梅兰芳的纨扇,以及画家南达拉波斯所绘的油画《洛神》,现都珍藏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内。

  1961年5月13日,为纪念泰戈尔诞辰100周年,梅兰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诗歌《追忆印度诗人泰戈尔》。在这首诗的序言中,梅兰芳写道:“1924年春,泰戈尔先生来游中国,论交于北京,谈艺甚欢。余为之演《洛神》一剧,泰翁观后赋诗相赠,复以中国笔墨书之纨扇。日月不居,忽忽三十余载矣。兹值诗人诞辰百年纪念,回忆泰翁热爱中华,往往情见于词,文采长存,诗以记之。”梅兰芳在诗中写道:“诗翁昔东来,矍铄霜染叟。高誉无骄矜,虚怀广交友。当日盍簪始,叨承期勖厚。欢赏我薄艺,赠诗吐琼玖。影声描绘深,格律谨严守。紫毫书纨扇,笔势蛟蛇走。微才何足论?鼓舞乃身受。百岁逢诞生,人琴怅回首。纪念谈轶事,肤词扫以帚。惟君恋震旦,称说不去口。愿偕中国人,相倚臂连手。文章与艺术,探讨皆不苟。如忘言语隔,务使青华剖。忆听开讲坛,响声龙虎吼。黑暗必消亡,光明判先后。反帝兴邦意,忧时见抱负。寰球时代新,孤立果群丑。惜君难且出,远识诚哉有。中印金兰谊,绵延千载久。交流文化勤,又最团结取。泰翁早烛照,正气勘不朽。谁与背道驰,路绝知之否。”深情地表达了他与泰戈尔的真挚情谊,而这首诗也成为梅兰芳的最后遗墨。如今,两位艺术大师已作古多年,但他们之间的诚挚友谊将永远为中印两国人民所传颂。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