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京知名旧址:明代兵马司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

2011年03月30日 09:4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挂牌市级文保单位前世今生之四

  ■编者按

  2011年3月7日,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新鲜出炉。这些新挂牌的市级文保单位都是咱老百姓身边的古迹。新名单公布后,本版迅速约请北京地理迷去街巷深处寻找这些鲜为人知的古建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您一起穿越,看看这些古迹的前世今生。

  堪称中国近代科学发端地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

  兵马司胡同15号是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这处院落入选第八批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多人认为是实至名归。

  兵马司胡同在繁华的西四南大街西侧,从胡同一路向西可达太平桥大街。这条胡同的南侧是丰盛胡同,再南是辟才胡同,北侧与兵马司胡同平行的就是著名的砖塔胡同,再北侧是羊肉胡同。说到这条兵马司胡同,很多人一定会联想起北京另一条叫“兵马司”的胡同——北兵马司胡同,两条胡同都叫“兵马司”其中会有什么联系?

  ■明代“兵马司”就设在兵马司胡同中,负责一方地面的治安,其职责就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

  初听兵马司胡同之名时,我猜想以北京胡同命名的规律,胡同里一定设有“兵马司”。 我按照这条思路查找史料,果不其然,史料记载,明代北京内城设有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司负责地面治安捕盗。明代的西城兵马司就设在兵马司胡同,而北兵马司也是因为北城兵马司设在胡同中而得名。“兵马司”制起源于元世祖至元九年,设有南、北二兵马司,“掌捕盗贼羁押案犯事宜”,说白了其职责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

  到了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设北京兵马指挥司。后考虑京师地大人众,仅设一兵马司恐巡查不周,于永乐七年(1409年)改设为东、西、南、北、中五城兵马司,各设指挥1人,副指挥4人。明清年间,北京不仅内城设有兵马司,外城也设有兵马司。不过,明代兵马司的职责已经开始发生了些变化,按照《明史·职官志》记载,五城兵马司“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其责颇重”,如此看来五城兵马司职责更像是现在的派出所。明朝末年,笑笑生写的《金瓶梅词话》引用了当年流行语,其中有“兵马司倒了墙——贼走了”,反映出当时五城兵马司的主要职责。

  清代沿袭明制。光绪十六年(1890年)有大臣向皇帝告了五城兵马司的状,说“京城地面,捕务不力,请饬整顿。”于是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撤销五城兵马司,成立工巡局。虽然兵马司被撤销了,但是兵马司的地名流传了下来。

  ■寻找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

  在兵马司胡同中,15号是一座民国风格的院落,它很不起眼地站在胡同北侧的院落群中,很多人匆匆从它身边走过,没有人为它驻足,而我今天却是特意为它而来。兵马司胡同15号是中国最早的科学机构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这座院落入选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15号小院,可以看到该院落由3座小楼组成,它们是地质调查所图书馆(南楼)、地质调查所办公楼(西楼)和沁园燃料研究室楼(北楼)。据资料记载,当年兵马司胡同15号占地四亩零八厘。但是从目前的面积看,应该缩小了不少。现在15号里的3座小楼,已经全部被刷成了灰色,昔日的办公室、图书馆和研究室已经成为了一户户住家。走进楼里,因为窗户被包在了住户屋里,所以每座楼的楼道都是黑乎乎的。虽然,现在这些小楼面目全非,但是如果时间可以倒溯,90年前,兵马司胡同15号可以堪称中国近代科学发端地,而院里的小楼,每一座都是建筑精品。

  ■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是“雷虎工程公司”唯一的“作品”

  在15号院内正对着院门的是地质调查所图书馆,这是一座朴实厚重,主体为两层的长方体建筑。据资料记载,这座楼房是德国早期在华建筑公司雷虎工程公司于1921年春设计并承建的。很多国内外建筑史学者研究认为,这是雷虎工程公司在北京留存的唯一 “作品”。我曾经看到过图书馆的老照片,原来图书馆的屋顶为钝角尖顶,而如今图书馆的尖顶变成了平顶,上面还新加进了一颗巨大的五角星。走进图书馆的楼里,因为楼道没有灯,楼里很是黑暗,借着从窗户透进的光线,可以看到原来的图书室变成了杂物间。

  据资料介绍,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质图书馆,图书馆拥有地质学专业图书数万册,各种地形、地质、矿产图数千幅,中国省县志数百种,并与国外260余处机构保持着经常性的期刊、图书的交换关系。这座图书馆一经落成,就目睹了中国科学界的重大历史事件。1922年1月27日,中国地质学会创立大会在图书馆的一楼举行。5月26日,李四光在这座图书馆里宣读了他的第一篇冰川学研究论文《中国更新世冰川作用的证据》。1929年12月28日,裴文中在这里作了“周口店发掘之经过”的学术报告,并展示了他在12月2日于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头盖骨……

  我在15号院里探访中,遇到了这里的老居民,我与她攀谈得知在图书馆墙上还有一块碑刻。在我的请求之下,她带我到楼道里寻找,楼道中的杂物太多了,我们绕过了一串障碍物后,在一面墙的前面她停住了,指着墙说:“就是这里。”可是墙前面居民摆放了一组大柜子,把墙全都挡住了,什么也看不到。我问她碑刻的内容是什么?她回忆说:“好像是捐赠碑,上面写着捐赠者的姓名和捐款数额,还有黎元洪的名字呢,好像他捐了1000元。”回到家里,我又查找到相关资料证实,当年这座图书馆的确完全是靠募捐建起来的。1920年,中兴、开滦两大煤矿公司发起为建筑地质调查所图书馆向国内各大矿商及铁路局募捐活动,共募得捐款三万九千多元。

  ■地质调查所办公楼是贝聿铭叔祖贝寿同设计的

  图书馆的西侧是地质调查所的办公楼,这是一座二层小楼,简洁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如此独特的建筑,它的设计者也非同寻常,他就是第一个赴西方学习建筑的中国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业家族——贝氏家族第一代创始者、当代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贝寿同。

  贝寿同存世的建筑作品极为罕见,这座地质调查所的办公楼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地质调查所办公楼是利用社会捐款于1927年建设的,建成之初,迎来的一件大事就是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策划。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最早的发掘工作是由外国学者于1921年进行的,此后地质调查所加入此项工作。这项发掘工作在1927年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支持,取得了重大进展。同年,李捷和瑞典古脊椎动物学家布林在周口店发现猿人的下臼齿,经加拿大学者步达生研究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后改为“北京猿人”。1929年,地质调查所成立新生代研究室,主要从事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这一年的12月2日,裴文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震惊世界。

  ■北楼由北京的社会活动家金绍基捐建而成

  从图书馆和办公楼间的夹道穿过去,迎面就是北楼了。这座楼是1930年,由北京的社会活动家金绍基捐建的一座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的科学实验楼。这座楼主要为地质调查所燃料研究室使用,进行矿物岩石的化学研究。在北楼的门楣上现在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地质调查所沁园燃料研究室”的字样。

  ■曾经辉煌的地质调查所,培养出如群星般璀璨的科学家群

  兵马司胡同15号的地质调查所在中国科学发展的历程中,拥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最早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地质调查研究。1840年以后,外国列强用枪炮逼迫中国开放门户,随着西方商品传入中国的还有地质学。最早在中国进行地质调查和勘探的均为外国人,他们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为了加强中国自己的地质学研究,1913年,北洋政府工商部成立了中央地质调查所,这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地质科学机构。1916年,地质调查所迁入兵马司胡同9号(旧门牌),开始了紧张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地质调查所在兵马司胡同15号工作期间,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如1921年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与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共同发现“仰韶文化”,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1933年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编撰出《中华民国新地图》等等。地质调查所取得的成就,使中国在国际地质学界备受尊敬,美国地质学家怀特在给丁文江的信中说:“我们对您在那种即使不令人失望,至少也使人沮丧的条件下进行的工作表示惊奇。”

  地质调查所同时也培养出如群星般璀璨的科学家,他们从兵马司胡同15号走来,其中有被胡适称为中国地质学界“领袖人才”的谢家荣、王竹泉、叶良辅、李捷、谭锡畴、朱庭祜、李学清。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中,有6人是地学界的,其中4位出自兵马司胡同15号,他们是翁文灏、谢家荣、黄汲清、杨钟健。此外在兵马司胡同15号工作的还有著名学者孙云铸、袁复礼、尹赞勋、俞建章、裴文中、贾兰坡、李春昱、程裕淇、李善邦、孙健初、侯德封、侯光炯等。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兵马司胡同15号工作过的科学家中,有近50位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兵马司胡同15号,正是培养这些科学大师的摇篮,15号里的3座老楼曾经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工作的科学大师们工作的地方,这里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在即将离开兵马司胡同15号时,我对3座如同“巨人”般矗立的老楼深深地鞠了一躬。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