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就读于南师附小、金陵中学的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是国内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昨晚,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评价道,正如鲁迅说的“做泥土吧,比什么都好!”周海婴的一生活得如泥土一般实实在在。
名门之后甘心平淡
和父亲在一起的7年,周海婴是非常快乐的。“鲁迅教育孩子有一个观点,尊重儿童的天性,孩子要敢说、敢笑、敢骂、敢打。从小鲁迅不教周海婴背四书五经。看到周海婴捣乱,还怀着欣赏的语气说‘又来捣乱了’。”在鲁迅一封书信中记录着,他和周海婴间轻松的父子关系。有一次周海婴问道:“爸爸可以吃吗?”鲁迅回答说:“当然,你想吃还是可以吃的。”他的语气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劝诫,而是对孩子天性的欣赏。这点从鲁迅写给周海婴的唯一一篇文章《从孩子的照相》也能看出来。
平淡是因尊重父亲遗嘱
身为鲁迅的长子,周海婴注定长年为身名所累。周海婴生前表示,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反对靠父母的余荫生活,虚度人生。在钱教授看来,周海婴想竭力摆脱光环,正是遵照了父亲的遗愿。“鲁迅期望周海婴不做空头文学家,正是希望他不要空顶着一个文学家的名号,徒有虚名,躲在父亲的光环下生活。而是应该做平凡普通人。”钱教授认为,这也是周海婴品格的可贵之处,“作为、低调,这不是所有人能办到的。”
文章进教材却不要稿费
“我和周海婴算不上有交情,在几次鲁迅研讨会上碰过面。”周海婴的低调让身为鲁迅研究专家的钱理群鲜有机会结识。两人有一次“碰撞”让钱里群记忆犹新。前年,钱理群受邀去台湾讲学,为台湾大学生讲鲁迅。钱教授带去了自己编的一本教材《鲁迅入门读本》,其中选用了周海婴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由于行程仓促,之前并未获得周海婴的应允。“后来我专门打电话向他道歉,没想到周老不但没怪我,坚决不肯收稿费。”周海婴当时的回答很坚决:“你们这是发扬我父亲的思想,稿费不能收。” 本报记者 蔡蕴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