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瓷瓶未付款引发兽首事件旧事重提
(本网记者 张顺和)反悔?炒作?爱国?蓄意破坏?时隔4个多月后,一件清乾隆瓷瓶再次引发国人的极大关注——— 去年11月一中国买家以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下这件瓷瓶后,竟然至今尚未付款。不少人还将其与厦门收藏家蔡铭超当年上演的圆明园兽首事件联系起来。
昨日,身在香港的蔡铭超接受了导报记者电话采访。蔡铭超认为:“这只是私人间的纠纷,媒体不要只针对国人。”
两事件不是一回事
时隔4个多月,瓷瓶的中国买家至今尚未付款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外媒体纷纷就此做了延伸报道。英国一家媒体甚至猜测,这也许又是一次蓄意破坏导致的流拍行动,并将其与当年蔡铭超拍下圆明园兽首后又拒不付款一事相提并论。
导报记者注意到,4月5日凌晨,针对博友司马平邦微博中提到“也许是又一位蔡铭超式人物出现了,就是来搅局的吧!5.5亿,文物杀人,可以反击”的说法,蔡铭超在自己的微博中进行了回应。
蔡铭超在短短的微博中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将自己在圆明园兽首中的行为与此次瓷瓶未付款的情况区别开来:“这个瓶子跟我当年拍的那两个兽首不一样,因为那两件兽首存在所有权的争议。”
随即,他对瓷瓶未付款事件进行了简单解释:“我跟买瓶子的客人也熟悉,上个月我见过他,据说他们现在是在跟拍卖行协商佣金减少的事宜。”
接着,蔡铭超又在微博中呼吁:“希望媒体不要就会针对我们国人。”
干吗帮英国人说话
“或许只是延期付款而已,没必要盯着这件事情看。”昨日上午,导报记者电话联系了蔡铭超。虽然身在香港,但说起这件事情,他还是情绪激动。
“说到底,这只是生意上的私人纠纷,人家付就付了,没付这事也就停了。没必要上升、放大到国人诚信的高度。”在电话那头,蔡铭超语气激愤。他认为,“付不付款”仅仅是买卖双方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生意上的纠纷天天都有。
蔡铭超说,媒体盯着这件事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帮着英国人整天监督中国人付不付款,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在蔡铭超看来,在这件事中,国人更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会对中国艺术品的天价持怀疑态度?为什么只盯着中国人的诚信,而不去揭揭西方人的理亏?
“凭什么西方一张油画在十几年前就可以卖1亿多美元,而我们的艺术品卖个五六亿元人民币就一直在嚷嚷值不值、炒作什么的?”他认为,说“天价”的人,是在贬低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品,是不自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