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孩子们的来信给我灵感

2011年04月13日 16:58 来源:南国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后来他们的故事怎样了呢?”4月12日上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开启她“快乐阅读、诗意写作——南宁校园行”的第一站,在高新小学为同学们讲述阅读的乐趣。秦文君透露,在全国各地许多孩子写给她的信中,她能获得不少灵感。一些孩子还建议将她作品中贾里和贾梅的故事“拍成很长的电视剧”,也有的孩子主动为贾里和贾梅写下“稚嫩但真诚”的续篇。

  阅读比玩耍更快乐 

  报告会上,秦文君对孩子们说:“如果只知道玩,日后是不会成才的。其实还有比玩更有趣的东西,那就是看书,看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她列举了自己幼年时病中的阅读、图书馆的故事、关于阅读的几点建议、她的写作和她书中的故事等等。 

  秦文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小读者们讲述了阅读的重要。“我曾经碰到两位香港来上海的小朋友,我建议他们去上海图书馆玩。后来,我问他们,上海图书馆怎么样啊?他们回答却是‘没有香港中央图书馆好玩’。为什么呢?香港小朋友说,在上海图书馆每位小朋友每次只能借一本书,而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每位小朋友却能借5本图书。”后来,那两位小朋友到了美国,他们又写信告诉秦文君,在美国每位小朋友每次能借50本图书。“于是我就在想啊,为什么人们这么重视孩子的阅读?”后来,秦文君去瑞典找到了答案,当地有这样一句话,“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秦老师小时候也是“淘气王”

  作为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秦文君1981年就创作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闪亮的萤火虫》。她受到小读者的欢迎,是因为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其中,代表作《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是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文学经典,累计发行200万册。秦文君说:“我把童年生活的快乐影子藏在书中,把那些成年人容易遗忘的、不明确的东西,通过写作找出来慢慢呈现。”

  “一个人能够平平安安地成长,真是不容易。我从小在开明的家庭里长大,是一个大人很难接受的淘气王。当时家里有门有窗,但父母一走,我就立一条规定,令弟弟们不准从门通行,把门锁死了,进出都要飞越窗户”,秦文君告诉记者,今天的“秦老师”并非一个好孩子出身,甚至曾抗拒学校教育,喜欢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

  小时候秦文君也逃过学,在屋子后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圈养起来。“父亲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才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这一切背后的教化意义,我在成年之后才看透”。 

  感激小读者的来信

  在全国各地的小读者写给秦文君的信件中,提及最多的就是《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有的孩子来信说“秦老师你应该到我们学校来看一看,现在女孩子太凶了,欺负我们男生”,也有小读者来信问:“秦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女孩子?”更有一些小读者的来信,直接表示,“你写的贾里就是我”或“贾梅住我楼上”。

  有一次秦文君收到一个重重的邮包,里面夹着一封来信。信上说“秦老师,你为什么不继续写《男生贾里》了?我给你写了3封信你都没有回,我只好自己写了!”这位小男生附上长达5万字的书稿,全是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写的。秦文君阅读了小读者书稿后,十分感动。

  秦文君告诉记者,她至今已经收到差不多一万封孩子们的来信了,每一封她都会认真阅读,并且作笔记,摘要。“孩子们是天生的创作者,他们都是用单纯的思维方式,也给了我很多素材与灵感”。

  期待社会重视儿童影视

  采访中,有记者提到风靡全球的儿童文学《哈利·波特》,并谈到儿童文学的影视改编现状。尽管《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已经被改编成影视剧,电影《男生贾里新传》2009年又获得了华表奖。但秦文君认为在国内,人们对儿童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投入还不够大,或者说不够重视。“一些投资商可能认为,孩子们的东西市场不大,所以不愿意花钱”。

  “投入少,就很难把作品精髓表现出来。这些年,不断有导演找我,我想最好能找到真正喜欢我作品的,能认真读作品的导演。市场和回报固然重要,但有一份社会责任更重要”。

  秦文君还透露,曾有影视机构想把“贾里”、“贾梅”改拍成动画片,她让影视机构先把“贾里”、“贾梅”的形象设计出来,“结果并不是我心目中的形象,这件事只能先搁着”。

  关于现在很多孩子只迷恋电脑游戏、漫画等现状,秦文君同样有自己的担忧。“儿童文学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爱。儿童文学的感人还在于它描绘人类最初的模样,能留下人类的天性之美。大气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必须是人类心底开出的花,大人和小孩都能读”。

  记者 李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