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警察作家雷米推新书 李西闽等畅谈悬疑推理小说(2)

2011年04月16日 2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话雷米:《暗河》关注的是面对罪恶,人们的集体沉默

  1、原来“中国犯罪小说第一人”的雷米老师竟然是警察。也因此被称为“超专业推理 高智商悬疑”作家。所谓超专业,就是指专业背景,雷米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背景和开始创作犯罪推理小说的初衷。

    答:我供职于公安部直属的某公安院校,目前的身份比较复杂,既是教师,又是警察。从小我就对文学有额外的偏好,小时候,课本发下来以后,我最先看完的就是语文课本。在初中高中的时候,也曾写过一些小文章。至于选择犯罪小说作为写作方向,还是读大学的时候。我创作的第一本犯罪小说《第七个读者》就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获得的灵感。当然,写成这本书,是在2006年,那时在学院已经工作了三年,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案例,忽然就萌发了有话想说的冲动。因为在学院里,我们每天所从事的,谈论的,都与刑事犯罪息息相关。而犯罪,在我看来,是人类情感的一种极端表达方式,任何一起刑事案件,都不可能作为一个个体独立存在,它的背后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我想把它们用文字的方式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审视犯罪这种古老的社会现象。

  因为专业关系,许多悬疑作者常常咨询你一些专业问题,比如法律知识、武器构造、甚至犯罪过程是否符合逻辑等,讲一些这方面的趣事。

  答:比如手枪的结构,甚至开枪后声音传播的情况,还有一些犯罪情节是否合理等。有些是理论上可能,但现实中不会发生的……

  目前市面上很多悬疑小说不够成熟,动机明显,很容易猜到线索。还有一些小说,虽然故事悬念重重、吊足胃口。但结尾处,往往给出的却是一个非常牵强的答案,让读者啼笑皆非,甚至有被愚弄的感觉。雷米的书之所以被称为高智商悬疑,正是因为看雷米的书,不看到最后,都很难猜出凶手是谁、猜出答案是什么,而这个答案,又非常合理,无懈可击并让人回味。

  答:所谓高智商,其实说的还是专业知识,读者要求作者写出专业味道,作者的写作难度加大了。读者才能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

  2、您的第一部长篇叫什么名字?是发在什么网站上的,在当时又引起了什么样的轰动?出版情况如何?

  答:《第七个读者》,最早是发在了天涯社区的莲蓬鬼话板块,当时谈不上轰动,最大的收获是让一批读者知道我的存在,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有一位朋友对我的帮助最大,也是悬疑恐怖小说领域里的一位著名作家,她就是一枚糖果。她看过我的小说后,很喜欢,向她的读者们推荐,从而使我的作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目前这本书尚未出版,情节已做了很大改动。

  3、我们都知道,《心理罪画像》是您的成名作,这本书以它超专业的情节设置和完美推理风靡网络,您当初写这部小说是已经有了长久构思,还是灵光一闪的结果?

  答:这本书构思了六年。当时是在吉林大学读研究生,有段时间看了很杂的书,从刑法学到刑罚学到犯罪学,其中有一本书叫《疑嫌画像》,作者是FBI的心理分析官——罗伯·K·雷斯勒。书中提到了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正好我当时读过了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所以对犯罪心理画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在2000年左右,开始构思《第七个读者》和《画像》这两本书,期间也动笔写过开头,但最后都无疾而终,直到2006年,这两部作品才先后问世。

  4、您在刑警学院主要教授哪方面的课程?在小说中是否可以充分利用到授课中的内容?

  答:主要讲授刑法学。在小说中的很多情节其实就取材于我讲过的真实案例。而且我所在的学院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某个细节上拿捏不准,可以随时请教我的同事们,他们都是各个刑侦领域的专家,例如法医、现场勘查、痕迹、枪弹等等。

  5、心理罪第一部《画像》是以专业推理为主,而第二部《教化场》开始描述人性的扭曲和丑恶,第三部《暗河》的小说主旨是什么?为什么三部曲会有这样的转变?

  答:暗河关注的是面对罪恶,人们的集体沉默。前两本书关注的是作为人的个体的情绪表达,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也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思考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和整个社会,所以从《教化场》开始探讨社会对人的塑造作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暗河》所关注的主题其实并不新鲜。德国的马丁尼莫勒那首著名的短诗里(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就已经深刻地揭示了沉默的恶果最终将反噬沉默者的主题。放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你会发现这个主题依旧具有深刻意义。我常常想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罪恶在阳光下大行其道,是什么让罪恶无所忌惮。我的思考也从人到人群直至整个社会。

  6、对于非专业作者,他们写出的犯罪推理小说最大的弊端有哪些?又如何解决呢?

  答:首先,我觉得这里的非专业应该指的是所从事的职业与公安司法无关的意思,实际上大多数并非从事司法工作的人所写作的犯罪推理小说都是非常好看的。如果说有哪些缺憾的话,我觉得有两个:其一是文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与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务不符。

  比如在小说中出现过失杀人罪、谋杀罪,或者有期徒刑30年这样的字眼。其二,有些作者单单关注书中描述的诡计在逻辑上说不说得通,其实侦破一起案件并非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很多计谋在逻辑上说得通,在现实中是完全达不到的。

  7、在中国,悬疑推理小说始终没有郭敬明的青春类题材那样大红大紫,是否说明中国读者比较发达国家还很幼稚?

  答:我觉得不能这样说。青春类题材的小说有其固定的读者群体,而且喜欢某一类型的作品往往是没有理由的。我的一位同事,女,45岁,很喜欢郭敬明的小说。这不能用是否幼稚来判断。至于悬疑推理小说的受关注度不高,我觉得有几方面原因,其一,阅读悬疑推理小说, 尤其是推理小说,是一种脑力竞赛。这种竞赛,应该在闲暇之余进行,而在我国,有这种心情的,恐怕只有六岁以前和六十岁以后的人。其二,我觉得,同样作为悬疑小说的写作者,如果受到的关注度不够,与其去抱怨读者,不如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写得好看,打动人心,自然能得到好评和认可。

  8、怎么样的内容才能算得上是一部不失水准的推理小说?像很多人都在研究的推理守则二十条,这些元素是写推理小说所必须的吗?

  答:首先我觉得我没有评价他人作品的资格,但是作为我喜欢的作品,首先一定要能够打动我。比如《嫌疑人X的献身》,尽管口碑很好,但是我不喜欢。作者的确描述了对石神对女主人公的迷恋,很打动人,但是他是以一个无辜的流浪汉的死来表达这种爱。如果谈小说的水准,我的标准就是合理。《嫌疑人X的献身》中,被读者称为无懈可击的诡计,其实不太靠谱。鉴别死者身份并不难,而且是刑侦过程中必然的程序。至于推理守则二十条,我觉得未必都要必须遵守,被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住,反而会使思路受限。

  9、有人说,看了很多犯罪小说,就会去学着犯罪,您对这个论调是怎么看的?

  答:我只能说部分同意这个观点。的确,有些人会受到某些犯罪小说的刺激,或者说从犯罪小说中学习犯罪技巧。但是我想说的是,首先,犯罪的起因绝不是犯罪小说的存在,没有犯罪小说,犯罪这种现象依然会存在。其次,作为一个有特殊职业背景的写作者,我也会特别注意在小说中不要提及可能会对刑事侦查造成阻碍的一些技术手段。例如反测谎手段,我了解,但不会在书中提及。

  最后,就像《暗河》中韩卫明所说的那样:我知道反测谎的手段,自然就知道如何反“反测谎”。

  10、最近日系的犯罪推理小说非常畅销,比如东野圭吾、岛田庄司、乙一、宫部美雪、赤川次郎等人的小说,有没有你比较欣赏的外国作者?

  答:实事求是地说,推理小说我看得很少。很欣赏的外国作者很多,比较钟爱的是村上春树和JK罗琳。村上春树的《1Q84》当做悬疑小说来看,也很不错。至于哈利波特系列,我是一直当悬疑小说来看的。而且我觉得我的小说受哈利波特的影响很大,都习惯在行文中埋设一些线索。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每看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11、在建立方木这个角色时,你的初衷是朝哪个方面来塑造?是全能天才型,还是有血有肉型?推理小说的主角和其他类型小说的主角,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

  答:应该算是有血有肉型吧。因为除了每一部书中的案情,方木本身也有自己的故事和成长经历。我试图让读者相信,生活中是有方木这样一个人,或者这样一种人。从效果来看,我达到这一目的了。至于推理小说的主角该如何塑造,我没有什么专业的意见,因为我从未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从个人喜好来讲,我觉得要尽量避免高大全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很难让读者认同。再有,就是在人物设定上要符合国情。比如,我国并没有私家侦探这个职业。如果将角色设定为私家侦探,又不想出现逻辑硬伤的话,以后的剧情铺设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12、这几年中国多家出版社都在力推外国推理小说,相比于欧美日的犯罪推理题材,中国作者的书有哪些显著的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我想应该是更能够引起国内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因为我们阅读西方的犯罪推理小说,是站在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体系下的一种体验。有些东西,未必能让我们产生共鸣。至于缺点,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是想象力匮乏。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我们的教育压根就不是以培养想象力为目标的。二是有些急功近利和浮躁。缺乏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把精力放在如何设计精密的诡计上。往往对犯罪嫌疑人“是谁”大下功夫,而忽略了“为什么”。所以推理小说变成了逻辑游戏。我认为,作为写作者,或者说,对社会负有一定责任的写作者,更重要的责任是探求“为什么”。

  13、您平时工作繁忙,又要抽时间写书,这之间是否有矛盾,时间一般都是怎么安排?对写书来说,家里人持何种态度呢?

  答:有矛盾是必然的了。但是引用海岩的话,写作应该是业余时间做的一件事。我很认同这样的话。在生活中与写作保持一定距离,能让我更从容,看待文字也会更客观公正。至于时间安排,如果本职工作做完了,有空,且有灵感的话,就写一会。家人对我业余时间从事写作很支持。有时会牺牲一些和家人相聚的时间,但是我的家人,特别是我妻子,很理解。

  14、很多作者都说越晚越有灵感,您也是一样吗?喜欢在深夜才开始创作?

  答:我的创作时间不太规律,有时间,有灵感就写。但是环境安静是必须的,而且写作时通常听一些纯音乐,例如电影原声。比如写心理罪之画像的时候,反复听寂静岭的原声音乐。写暗河的时候,伴随我的就是无间道的原声音乐。

  15、目前中国图书市场还是青春文学和玄幻类小说占主要份额,国外经常有畅销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小说问世,而中国能卖到上百万的书中,大多为历史类、养生类和社科类,小说很难大卖,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答:这是一个功利而且物质化程度很高的时代。人们的阅读也是很功利的,总希望能在一本书中获得发家致富的秘诀和长生不老的本领。去书店选择书籍的时候,第一指标是是否有用。我想,我们这个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物质文明高速发展,这种发展速度让我们的心灵有些应接不暇。昨天谈知识改变命运,今天就谈微观改变中国了。所以人们很急切地希望能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心灵归宿。所以会出现信仰缺失和价值观混乱。所以我们不愿,也没有时间去思考。如果我们的社会能让每一个人都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不再为日常生活所累,我想,人们就会去关心精神领域的享受了,去自发的阅读了。

  16、谈谈你觉得自己最满意的主中人物或情节,或者最不满意的地方。

  答:暗河中,最满意的人物除了方木,就是韩卫明。韩卫明的原型就是我的同事。从读者反应来看,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他。最满意的情节是陆家村祠堂前陆海涛死于众人之手以及聚源钢厂血战的情节。最不满意的地方是某些环节的描写还不够,还有大可挖掘的空间。再有,就是有些细节交待的不够,可能会让读者有阅读困难。

  17、您和不少国内悬疑推理作家都有深交,哪位作家是您比较喜欢的?原因何在?

  答:比较喜欢的作家有很多。比如老猫,结识他之前,我也曾雄心勃勃地要让自己的作品有相当高的意境和深度。但是认识老猫之后,我发现,很多作品中内在的精气神和气质,是需要岁月的沉淀和磨砺,以及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我的道行还远远不够,所以也悟出一个道理,装淡为时尚早,写作没有捷径,得一步一步来。还有李西闽,他也是一个阅历及其丰富的人,当过兵,打过仗,还在汶川地震中死里逃生。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难以企及的。而且,这样一个粗莽的壮汉,还对社会及弱势群体抱有一颗悲悯的心。和他交谈的时候,他对生活对创作的很多感悟,是我这个年龄和阅历不能理解的,但是写得久了,看得多了,慢慢感受到他的睿智。还有一枚糖果,她是对天才和文字的悟性的最好诠释。那种与生俱来的文字天赋和灵性,让她的作品带有极强烈的个人色彩。

  18、对中国未来的悬疑小说前景,您有没有什么设想和建议?

  答:我想,悬疑小说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拥趸。而且,专业性的悬疑小说,例如金融、司法、历史、医学领域的悬疑作品会越来越多。至于建议,一方面建议我们的作者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多花点时间去思考生活和人类本身。生活本身就充满不可预期。另一方面也建议我们的文化部门少点管制和干预,过多的干涉,是以一个民族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作为代价的。

  19、对您的最新作品《心理罪之暗河》,我们发现加入了更多对社会、对人性的思索和挖掘,从推理悬疑在渐渐向社会悬疑转变,是否说明您已经开始准备拓展创作范围了?

  答:我一直在尝试拓展创作范围。因为我是一个非专业写作者,不会把写作当做生活来源。所以我有空间去尝试一些新的领域和题材。每个我感兴趣,且有能力驾驭的题材,我都想试试。其实暗河就是一个写作上的尝试。但是我想无论涉足哪个题材,有些创作元素都是必然具备的,比如犯罪和对人的心理的探求。

  20、在《暗河》里描述了一个与跨国人口贩卖集团勾结的偏僻山村,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这个情节而不是其他?

  答:暗河可以翻译成under river,你会发现,暗河中的生态系统和地上河的完全不同,就像那条盲鱼。与之相似的另一个词是under society。也就是所谓的黑社会——地下社会。我们之所以把有组织犯罪称为黑社会,是因为它有着与主流社会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规则体系。比如暴力和金钱。而且,这个社会完全有可能在特定的环境和时空条件下,翻转而上,成为主流社会。所以,暗河是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的隐喻。之所以描述了陆家村,是因为这样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在金钱和物质满足的诱惑下,已经建立了与主流社会完全不同的生存规则。村民们不在乎钱的来源,不在乎个人的发展和眼界,不关心山外世界的动向和趋势,只关心眼前的物质享受。所以,我想描述的是:一个本该有着淳朴民风的群体,会在物质的诱惑下,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建立起全新的生存规则和价值观念,接受他人的恶,甚至会把他人的恶转化为自己的恶,甚至集体的恶。而此时,整个陆家村就是那条暗河,那些村民就是盲鱼。在黑暗中视而不见的盲鱼。如果把陆家村放大,你就会发现,当面对罪恶选择集体沉默,甚至助纣为虐的话,整个社会就是陆家村,每个人都是一条盲鱼。

  21、作家创作小说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对社会的认识和呐喊,通过您的小说,您想对社会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答:这也是作为写作者的一种幸福。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可以帮助别人发出他们的声音。通过我的小说,我想表达的一是与人为善,彼此原谅,当个人言行会对他人产生莫大影响的时候,一定要谨言慎行。这也是我对自己的学生的要求。二是面对罪恶的呼喊与抗争。罪恶产生后,不会自己消除,相反会开花结果,落地生根。如果每个人都对罪恶表现出漠然和沉默,认为事不关己,那么,恶果迟早要由每个人亲口吞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