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设计师来邕传道
靳埭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在当今的平面设计界,靳埭强堪称殿堂级人物。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华人设计这一实用艺术领域就与靳埭强这个名字紧密相连,一代又一代中国设计师,都深受他的影响。
4月25日,在广西艺术学院举办的“设计教育学术论坛”上,靳埭强以《生活·心源》为题作专题讲座。这一“盛事”令设计界人士与学子分外雀跃,礼堂的过道上挤满了前来“朝圣”的仰慕者。由此可见,“靳埭强”这个名字有着怎样的号召力。
生活·心源
从平凡中走出的大师
在讲座中,靳埭强以自己的人生历程为参照,讲述了生活、文化、社会环境对艺术的影响。他始终强调的是:生活是艺术的本源。而在他展示的设计实例当中,则随处体现了这一理念,其中也浸透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
靳埭强出生于广东番禺,爷爷是民间画师,自幼深受其影响,对传统艺术深深着迷。少年时的经历,为他日后的设计生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1997年香港回归,靳埭强设计的一款海报,主体图案就是把香港地图折成一条纸船,喻意回归童真,回归母亲的怀抱。儿童的元素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当中,孩子游戏中的“沙包”、玻璃球、涂鸦等等,都成了他常用的设计符号。
少年时期随父亲到香港定居后,靳埭强当裁缝学徒谋生,经常用到的尺子也成了他设计作品的常用符号。2007年北京奥运会征集海报,他设计了一组以尺子为主题的运动海报作品,虽然没有被组委会采用,却在一项国际运动海报设计大赛中获得大奖。初入设计领域,靳埭强就给自己一个目标,要在国际公认最权威的四大设计杂志上看到关于自己的专题评介。1999年,第四家、同时也是业内最受关注的《Communication Arts》刊登了靳埭强的专题,而且封面用了他为杂志设计的Logo——由中国水墨、尺子、铅笔组成的“CA”。有权威评价说,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CA’!”为了完成这个心愿,靳埭强用了近30年。
“设计”重庆
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
2004年,重庆市政府邀请靳埭强设计“重庆形象标志”,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感觉最艰辛的一次设计。
要用一个简单的图案,来表达一个城市无比复杂的特色,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靳埭强在讲座中表示,最困难的不是专业领域内的问题,还有着更多复杂的因素。为了“设计”重庆,他细致地研究了这个城市的特点,从“文化根源”、“民族性格”、“人民生活”、“未来展望”等多个文化层面,详细地分析了重庆的“城市个性”。
经过无数次修改,最终定稿的城标图案是两个人形的“庆”字。“庆”字的形象如手舞足蹈的人,喻意重庆人乐观向上的性格,也有“巴”文化“宽厚乐天”的意蕴;两个“庆”字叠加,有“重”的意义,也体现了重庆作为超大城市接纳众多外来人口,兼容并蓄的特点。在图案旁边,有邓小平手书的“重庆”二字。这一设计得到了重庆的认可。
东方情怀
设计艺术中的哲学思想
在靳埭强的演讲中,时常不自觉地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体现在他的设计理念当中,使他的作品有着鲜明而又醇厚的“东方风味”。
从靳埭强的作品中,时时处处可以感觉到对童真的向往、对道德人伦的推崇,更有对家国的眷恋情怀,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艺术家。荷花、水墨、汉字……这些极具中国文化意味的代表符号,时常出现在他的作品当中。
1997年香港回归,靳埭强设计一款作品,摒弃了常见的“万众欢腾”、“烟花满天”的思路,而是用两只握在一起的手,表达了更深层次的情怀——大的是母亲的手,小的是孩子的手,就像孩子找到母亲一样,自然,温暖,而且喜悦,有着“本当如此”的恬淡与从容。
儒家“和”的理念、道家“师法自然”的逍遥、释家“超脱自在”的堪破,在靳埭强的艺术作品中均有迹可循。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这是靳埭强艺术设计的一贯理念。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一个巧妙的“中”字凸现中国银行的招牌。这个标志可谓是靳埭强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
靳埭强在讲座中展示了一件自己的雕塑作品,两个抽象的人的面孔,组成一只翩然飞舞的蝴蝶,大概这正是他如“庄周梦蝶”般在艺术时空中逍遥来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