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马明:打入阎锡山“战训班”的“红色特工”

2011年05月03日 10:37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36年,17岁的马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他参加青年抗敌决死队,走上抗日战场。1941年,马明被党组织派回家乡,从事地下隐蔽工作。此后,他又成功打入国民党党政总队情报机关,成为一名少校分队长。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掩护同志、开具通行证、为游击队筹得奇缺的食盐。1943年,阎锡山对共产党员大肆逮捕屠杀时,马明按照组织要求撤出敌占区,前往太岳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开始后,马明作为新华社战地记者,跟随作战部队采访,成为一名战地记者。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新华社山西分社的记者、副社长。离休前,他任分社党组书记。他的传奇经历,在山西新闻界有口皆碑。

  以教师身份隐蔽工作

  1941年秋,马明受中共孝义一区地下党委书记筱一领导,在阎锡山统治区——自己的家乡东盘粮村,进行隐蔽战线的工作。

  东盘粮村距日、阎军据点最近处只有七公里。马明并没有恐慌,要求自己提高警惕,经受考验,克服困难,从容应对。经过地下党组织的周旋,马明很快在本村学校担任了小学教师,取得公开活动的合法身份。

  东盘粮村学校具有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为了提高学生的民族解放意识,增强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马明利用上课的机会,揭露日军在抗日根据地“扫荡”时推行“三光”政策的残暴罪行,讲述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的胜利喜讯,受到学生的欢迎。

  1942年元旦这天,马明和教师李建庭领着师生自编自演抗日节目,编写爱国抗日救亡的墙报,引来许多百姓观看。

  不料,这些活动引起阎锡山驻村村长马国辅和“同志会”特派员的注意。他俩当面查验马明的历史情况。马明说:“抗战以来,我一直在阎锡山47师剧团做宣传工作。”马明的回答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工作更踏实了。

  不久,“同志会”特派员让马明参加反动组织“最后同志”。马明赶快向筱一作了汇报。筱一向时任中共孝义县委副书记仝云请示后,指示马明可以参加,“这样更加便于隐蔽。”

  赴晋西南工委学习

  1942年麦收时节,有一天,筱一突然告诉马明:“仝云通知让你到太岳革命根据地沁源县中共晋西南工委学习七天。”“工委”是在晋西南阎占区地下党的领导机关,对外公开身份是“八路军115师洪赵独立支队政治部”。筱一告诉马明,途经汾河渡口和介休县城两道日、阎封锁线,要装扮成农民。

  三天后,芦南街农民、地下党交通员白守义护送着马明前往。他是位地下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挑着一担西瓜、甜瓜作掩护。途中,他告诉马明一件事:不久前,芦南街党员魏德政,路过介休城外的花园村时,遇到巡逻的日伪军。本来应该稳步前行,他却慌慌张张地躲避,暴露被俘,惨遭杀害。白守义对马明说:“在敌人眼皮下走过时,只要沉住气,不慌张,就没有事。”

  话音刚落,果然碰上了气势汹汹的日伪军巡逻队,但是赶集买东西的农民很多,马明与白守义很容易蒙混过关。越过南同蒲铁路封锁线,快过龙凤村时,又遇到一支日伪军的队伍,他们叽里哇啦地盘问马明。白守义懂几句日语,从容地回答:“卖瓜的良民,太君的米西米西。”他们从头到脚看了俩人,然后齐步走了。

  一路行来,有惊无险。

  夜幕降临,俩人摸爬了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进入沁源县境内,在南坪偏僻的山村里找到了“工委”机关。马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组织科长兼中共孝义县委书记武高和“203”。后来才知道,“203”是工委副书记甘一飞的代号。

  在这里,马明聆听了党中央关于地下工作“长期隐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马明汇报了在东盘粮村学校坚持工作的情况,武高同志提醒马明,一定要认真领会这十二字方针,防止急于求成和过早暴露。

  受训过后,马明与筱一接头的时间、地点、常有变化。有时晚上在他家里,有时躲在村学校钟楼偏僻的地方。

  这一年,学校放暑假前,马明和教师李建庭带领着三四年级的学生,敲着鼓,吹着号,浩浩荡荡到文峪河东的北桥头村,和这个村学校的师生举行联欢会。正在表演节目时,突然从东南方向传来一阵阵枪声,驻扎在介休县城的日伪军前来骚扰。马明立即掩护学生,快速穿越茂密的庄稼地,安全地返回。

  后来得知,日伪军在东盘粮村周围的南、北桥头村,张家庄和李家庄等村,修建了5座碉堡,强迫民工挖掘了深三米宽七米的交通壕沟,准备相互联通长期驻扎。仅北桥头一个据点,就驻扎日伪军140多人。对东盘粮村形成威胁。不久,筱一通知马明:“县委决定你迅速转移,委任你为敌工干事,争取早日打入阎锡山的党政机构。”

  为游击队筹措食盐

  此后,马明经常前往姐夫家,找机会接近姐夫的堂弟张铭,他在国民党党政委员会山西分会在孝义主办的战地工作人员训练班任教官兼指导员。盛夏的一天,马明终于见到了张铭。经过张铭的积极举荐,马明很快调入“战训班”,担任教官与指导员。为了便于隐蔽,马明将名字改为马力平。“战训班”有150余名学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孝义农村的知识青年。从讲课的内容和课程安排看得出,“战训班”是为了培训未来的情报人员举办的。

  马明讲授抗战形势课,既讲国民党、阎锡山军队的台儿庄、忻口战役胜利,也有意讲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的胜利。

  每隔一两月,马明就和仝云同志联系一次,汇报工作情况,听取重要指示。两人接头的地点利用暗号,经常变化。一次,马明接到仝云的一项任务:六区区委书记石启明带领的难民游击队,在汾阳孝义一带活动,很长时间没有盐吃,体力不支,急需接济。而且“至少150斤!”

  马明利用“战训班”当教官兼指导员的公开身份,通过在军界、政界做事的亲戚、同学的关系,花高价买到200斤食盐,装了一马车。任务要求,马明需将食盐运到兑镇交给地下党员王子珏。

  马明穿着阎方的军装亲自押运,整整走了两天。后来,这200斤盐,被化整为零由地下交通员交给了石启明游击队,解了燃眉之急。

  巧妙布局全身而退

  1943年5月,“战训班”结束,改编为国民党党政总队第三大队,马明被任命为第15分队少校分队长,下设5个小队。按照上边布置的任务,马明派出5名队员,潜入太原、平遥、介休等日伪军占据的城镇摆摊设点,搜集日军、伪政权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和日伪军调动、武器装备情报。收集到这些情报,马明除上交大队部外,从中挑选出一些重要的军事、政治情报,及时上报筱一,再经过仝云送交中共晋西南工委。

  这期间,马明还向筱一、仝云提供搜集到的重要情报。如阎锡山派第七集团总司令赵承授到孝义白壁关村,与驻汾阳县城日军岩松旅团宫内参谋达成协议,日军从孝义城撤出,交阎军接管等。

  在这期间,马明利用职务便利,还为我党地下交通员史锡祯、韩仁礼开出“通行证”,方便他们往返在日占区与阎占区活动。

  这年11月,是刻骨铭心的岁月。阎锡山在晋西南各县,推行了反共大逮捕运动,晋西南各县陷入白色恐怖。孝义县被“政治流工队”抓捕的共产党员、八路军、牺盟会、决死队嫌疑分子、抗战军人家属多达500人。阎军逼迫他们交待和共产党的关系。

  马明的家乡东盘粮村,一天内被捕的嫌疑分子就有十多人。筱一、仝云得知这一情况后,通知马明迅速撤出,到沁源“工委”机关报到。

  马明决定要走得不引来怀疑,不使家人与身边的同志受到牵连。马明公开说他前往太原搜集日伪军频繁调动的军事情报。到太原后,他住在水西门外的一个种畜站。

  “我找的那个同乡叫张福林,人很好,我从没有向他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

  马明在种畜站住了一晚,第二天起床,告诉张福林去街上转转,就这样不辞而别。然后坐火车从太原到介休,过了铁路,就到了敌占区与根据地的边缘地带。又走几十里山路,进入沁源县,找到了“工委”,找到了党的组织。

  事后,马明才知道,他布下的失踪假象,蒙蔽了阎锡山方面的有关单位,后来他们到处寻找,最终在张福林处得到“马明在敌占区太原失踪”的情报后,不了了之。就这样,马明没有给身边人带来灾难,利利索索地从“地下”转入“地上”。

  自此,马明开始作为新华社记者,跟随人民解放军南征北战,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记者 康景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