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5月5日电(赵书勇)作为佤族“头人”的后代,她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从曾经是原始部落的佤山走向省城昆明,又从省城走向京城。然而,对那些给予她生命的部落与族群、赋予她灵性的佤山佤水,她一往情深。她就是云南本土的佤族女作家,布饶依露。
二十多年来,她先后在国内外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大量散文。近年来,布饶依露的多篇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在国外华文刊物上发表,并被国外翻译成英文、法文,在美国、法国等国家刊发出版。近日,布饶依露出版了关于自己民族的散文集《神树的约定》,在该书中她从自己家族的变迁中对整个佤族的现代思维娓娓道来。
家乡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树、一村一寨在她的脑海中激荡;佤族的历史、现实在她的笔端流淌。《神树的约定》一书源于对“边缘文化是怎样进入中原文化的共存于发展”的思考和调研。书中写到了太阳、木鼓、牛头图腾;佤族的“头人”(部落酋长)的故事;佤族家族的演变历史;佤族村寨里的的教师;在外漂泊的佤族游子以及现代城市文明对佤族文化的影响及现代社会对佤族传统部落文化的冲击等。
布饶依露表示,自己创作《神树的预定》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更多的是对佤族这个母系氏族部落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演变或者说是阵痛挣扎。“佤族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他们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现代文明,他们开始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他们已经开始放弃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文明或者说是被现代社会观念同化了。”
布饶依露介绍说:“书中的故事都是我经历的故事,故事中的情感都是我所体验的情感,情感中的纠结是我对佤族这个种族的探索,而这种纠结最终使我不得不去观察和思考现代社会中佤族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未来。”以自己亲身经历为背景的《神树的约定》,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佤族群体中个人性质的反思和界定。
“这是中国佤族历史上第一部散文集。”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郭瑞如是评价《神树的约定》。
佤族是中国的较少民族之一,总人口约为100万;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跨境民族,大约有60万佤族聚居在与中国相邻的缅甸境内。据史料记载,佤族是古代羌族的一个支系,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这样的发展历程促使这个民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们研究古代文明的“活化石”。(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