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忆父亲李德生:一生三次“深入虎穴”(图)

2011年05月13日 16:3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95年,李德生夫妇在杭州植物园

  我们的父亲李德生14岁参加革命,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血与火的考验。但是,父亲从不争功诿过。1942年5月,正值日军对太行山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他任129师769团一营营长,仅率一营之众(还少一个连)在南艾铺抗击数万精锐的日军合围,成功地掩护了八路军总部突围。上甘岭战役中,在战役成败的关键时刻,他临危受命,统辖指挥12军、15军,以及战场上的其他部队,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多年来,他从不提自己指挥了上甘岭战役,连我们子女都不知道。

  父亲一生三次“深入虎穴”。抗战时期,为了制订严密的作战计划,攻克友军两战未下的扼制晋中交通要道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日军马坊坚固据点。身为团长的他化装成农民亲自进入据点侦察敌情,之后,他亲自率领仅82名战士一举端掉该据点。此战被延安《解放日报》称为“典型的歼灭战”。

  父亲出身于贫苦雇农,他的心里,无时不在惦念着人民的疾苦。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拒绝领取机关按标准给军首长补助的主副食。我们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作为一军之长的父亲,他经常以豆饼、豆渣及南瓜(自己种的)等充饥,结果有时腹泻,又有时解不下大便,以致落下病根。父亲任12军军长时,遇到三年自然灾害。为解决部队吃饭问题,他跑遍华东三省,亲自勘察选址在安徽省全椒县的荒草圩,开发出数万亩水稻田的农场。父亲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基层,在任沈阳军区司令的十几年里,他跑遍了白山黑水的所有大小边防哨卡,解决了边防部队武器装备抗寒保暖、巡逻设伏等诸多困难及有关问题。他任国防大学政委、党委书记时,把教职员工和学员的办公室、宿舍、教室都走遍了,他常说,国防大学虽是大军区一级,但要采取团一级的工作方法。从军长到总政主任、从北京军区到沈阳军区,从部队到国防大学,他不但关心部队的干部、战士,而且关心部队的随军家属。每到一地,他都要挤时间到家属区挨家挨户探视,到每一个干部家里走访,问寒问暖,对了解到的营房保暖、托儿上学、用煤用水、购物储菜、烧火做饭等问题,无不指示有关部门一一及时加以解决。公务员吴新泉住在楼外平房,上世纪60年代,苏北的冬天异常阴冷,部队发的棉被很单薄。一天晚上已是深夜12时,父亲看完书,信步来到小吴的宿舍,一进门就感到寒气逼人,只见小吴在床上缩成一团,他转身上楼,把自己的军大衣拿来盖在小吴身上······

  父亲对自己要求甚严,近乎苛刻。他惜粮如金,我们至今吃饭总是把碗中的米粒刮得干干净净,把掉在饭桌上的饭菜捡的无一漏网,这都是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大哥李和平结婚时,向家里提出要500元,结果被从未给他写过信的父亲知道后,为此专门写了一封信给他(也是给他写的唯一一封信),不但批评还剖析了他的贪图虚荣和特殊化的思想,结果,他没有从家里要到一分钱,只是母亲在家中操持办了一桌酒席……

  父亲一生视学习如生命。从红军时期起,他就为了革命事业,养成了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的习惯。无论是战争年代,无论是和平建军时期,无论是“文革”的动乱岁月,无论是改革开放的日子,从战士到军委领导,从普通党员到中央副主席,从少年到老年,他无不是抓、挤、插,利用一切点滴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政治、思想、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经济、社会、生产等各方面知识。离开领导岗位后,他依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我们去看望他时,经常见他拿着红蓝铅笔在看书,不时地写写画画。夏日炎炎,80多岁高龄的父亲,也经常是一边扇着扇子,一边专注地看书。

  我们的父亲——李德生,就是这样一个从大别山走出来的,既普通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亲爱的父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李和平 李南征 李远征 李雅雅 李晓沪 李优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