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谈港台歌曲进内地的审美变迁轨迹

2011年05月13日 16:5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邓丽君

凤飞飞

  如果让笔者写一部市民娱乐文化史,唐有传奇,宋有宋词,元有杂剧,明清有市井小说,当代有啥?流行歌曲。

  音乐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流行文化的优点就是通俗好懂又能直抒胸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一首《凡人歌》可能比庙堂教化更易撩动心弦。

  具体到当代年轻人,如果说“70后”对港台电视金曲耳熟能详,“80后”偏爱校园民谣风,“90后”则多沉迷在周杰伦的中式说唱乐里。这中间同样有一个长长的审美变迁轨迹。

  身为“70后”一代的尾巴,听着港台歌曲长大的笔者已过而立之年。巧了,港台流行乐坛的地标之一——滚石唱片公司30周年演唱会近日刚刚在北京落幕。

  怀旧是混杂着商业和人文的不变主题。跟“纵贯线”4个老男人带来的狂飙一样,对众多内地“70后”和“80后”来说,这里面有他们青春的记忆。《童年》里的时光早已过去,当年的新声变成了老歌。那些老歌似陈年的酒,愈积愈香,频频叩响聆听者的心扉,带大家回到曾经的光辉岁月,重拾人生的海阔天空。

  当然,怀旧的另一层意涵也透露出,港台金曲这一通俗文化范本及其听众群,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受日韩和欧美娱乐风暴冲击,同样面临着“河东”、“河西”式的转圜危机或者契机。

  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节奏,港台歌曲源源不断涌入内地。

  港台的“舶来品”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从校园读书、都市爱恋到异域旅行,从摩天大楼、车水马龙到霓虹灯,内地城乡的众多年轻人,透过优美回环的旋律,第一次接触到了现代化、都市化的生活范式。由此带来思维和视野的开阔,甚至比受益于课堂课本的还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一边吟唱一边畅想,希望做一个航向远方的水手。

  更有意思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台社会,发展水平某种程度上领先于内地,由此造成一种流行歌曲里的“时间差”现象,即某些港台旧曲里的“过去时”或“完成时”,在内地则是“进行时”。比如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和《鹿港小镇》,在大陆现代化、都市化加快发展的今天,吟唱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还由此被南开大学教授选中,作为《大学语文》教材里的诗歌范文。或许在文化史上,这算是一个俗曲雅化的例子吧。毕竟,那些都市曲、民歌调和校园风,也是我们生活的一种记录和表达。不敢说其是当今社会的“百科全书”,但说不定几百年之后,也和唐宋元明清的市井文化范本一样,成为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呢。

    任成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