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羊城晚报:周有光对“华夏文化”有误读

2011年05月15日 15:3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1月,周有光以主客对话形式,发表《如何弘扬华夏文化》一文,他贬抑道家、法家,认为“华夏文化以儒学为主流”,要“重建现代儒学”,而且要在“竞争中树立儒学的权威”。我读后大为惊骇,因为儒学是封建专制下的产物,100年前的辛亥革命废除封建社会,儒学理所当然是衰微了,如何去重建“现代儒学”?

  这“现代儒学”是什么货色?据周老说:“第一件事应当恢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跟先秦的学术自由接轨,在竞争中树立儒学的权威,不是用垄断来改造别人的思想,上接先秦的学术自由,下接‘五四’的民主科学,现代儒学就能贯通古今而融汇中外。”现代儒学难道真是这样法力无边吗?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先秦时期,列国纷争,可以出现百家争鸣,到了汉武帝时,完成大一统局面,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百家争鸣,儒学尊君抑民,有利于君主统治小民,所以汉武帝独尊儒学,罢黜百家,不仅汉武帝,历代封建帝皇都是如此。古代儒学就是用垄断来改造别人的思想,建立自己的权威,反对百花齐放。《论语·先进》载,冉求没有按照孔子的观点施政,孔子就唆使门人:(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孟子·滕文公》载:“孟子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用恶语丑化攻击杨朱、墨翟,强词夺理,这算百家争鸣?

  且看周老的“现代儒学”如何“贯通古今”,他认为:“如果改变一下内容,‘三纲五常’的公式还是可用的。例如‘君为臣纲’改为‘官为民仆’,就适合现代要求了。自由、平等、博爱,可说是民主运动的‘三纲’。”这简直是愚弄群众,儒家的三纲,具有严格的等级关系,主奴性质十分明显,今天理应彻底废除,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不是用现代词语以乔装打扮,就可变陈腐为现代化。至于民主运动,它是反对专制独裁,由人民群众掌握政权的运动,绝不仅是“自由、平等、博爱”六个字所能概括。

  再看周老的“现代儒学”如何“融汇中外”,他举例说:“唐代韩愈排佛失败,因为当时朝廷和群众都相信佛教,中国文化印度化,唐僧争去西天取经,正像今天青年争去美国留学。儒学缺少来世幻想,缺少精微思辨,陈陈相因,软弱无力,儒生转而学习西天,佛教中国化。”这是任意涂改中国历史。周老不了解,文化具有民族化,通过民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他也不了解,我国历史上曾三次大规模对外进行文化交流,即汉晋时期同印度地区、唐宋时期同阿拉伯地区、明清时期同欧美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但是中国文化从未印度化,更未阿拉伯化,也未欧美化。历史真相是:中国僧人去印度取经的寥寥无几,和今天青年去美国留学的人数根本无法相比,性质上大不相同。韩愈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谏迎佛骨,暂贬潮州刺史,次年即回朝任职,以后还升了官,为时不久,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在全国摧毁佛教,中国佛教受到如此重大破坏,共有四次之多,中国佛教史称为“三武一宗”灭佛。周老竟然说什么“中国文化从此印度化”,这是学术水平问题或欺骗读者的学术道德问题?

  周老说儒学“缺少精微思辩,陈陈相因,软弱无力,转而学习西天”,也是难以服人。儒学在汉唐是经学,整理古籍,训诂章句,对经典作出严密准确的解释,到宋明发展为理学,强调格物致知,探求性命义理,到明末清初发展为朴学(即实学),讲求学以致用,实学是通向近代新学的桥梁。可见两千年来的儒学,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向前发展。儒学讲求经世济民,重视光宗耀祖,绝不会“转而学习西天”的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看破红尘,斩断情缘。

  总之,周有光的“弘扬华夏文化”完全是建立在对中国历史误读的基础上。

  袁钟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