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山图”本月18日赴台,下月将与“无用师卷”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图》将怎样面对观众?
记者 吕剑波
本月18日,珍藏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残卷“剩山图”将从北京启运,前往台北,从6月起,它将与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的另一部分“无用师卷”合璧展出。这将是两岸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烧成两段的《富春山居图》此次将会如何展示?分藏两岸六十余载的这两段画又是经历了怎样的周折才最终合璧?
首次跨海展出
5月11日上午,杭州,天色有些阴,间或有些小雨落下。
孤山下浙江博物馆的一扇大铁门被缓缓打开——这里是浙江省博物馆的库房。“剩山图”由浙江省公安厅警卫队一路护送穿过烟雨西湖,到达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
“为保证库房的安全,库房第一道门的钥匙和第二道门的钥匙我们是分开保管的,任何人要进库房,都得先通知保卫科并记录在案。”浙博保管部主任蔡小辉说。
据介绍,这是“剩山图”第一次离馆出境展出。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浙江省博物馆已经演练彩排过多次,5月11日这天,还闭馆一天。
下午2时,在古琴《流水》声中,《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赴台合璧展览点交启运仪式开始。双方工作人员在点交清册上签字确认后,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殷稼在点交册上签字确认。2时50分许,当浙江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慢慢地打开存放卷轴的保险箱盖时,全场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一起。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将用纸包裹的画轴缓缓从保险箱中捧出,轻轻地放在桌上,捻起手指,将保护纸摊开,“剩山图”近距离呈现在众人面前。当两名点交工作人员一同捧起卷轴展示时,现场相机快门的“咔咔”声顿时此起彼伏。
因为天气的原因,“剩山图”并没有被打开展示,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这无疑也为之后在台北开展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做好了铺垫。
合璧并非合并
因为“剩山图”价值非凡,浙江博物馆显得极为慎重。装画的箱子内部以泡棉材质制作,达到防震的效果。箱子里置入了恒湿剂,使箱内的湿度可以保持在50%到60%之间。箱子的外头有保险锁,在“剩山图”等放入后锁上,将直到台北才会被打开。
烧成两段的《富春山居图》现在早已各自装裱,较小的“剩山图”虽然只有51.4厘米,但经过历代文人的装裱、题跋,也已经很长。显然,将两幅画合并在一起,是不可能的。
这次的合璧展出中,两幅画将会首次在一个大通柜中展出。“一开始为了安全考虑,准备将两段单独装裱,放入两个展柜合在一起展览,但对观众来说,展柜的隔离无疑是一大遗憾。”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说,“最终经过技术上的最大努力,现在确认两幅画会一起放在一个长达16.5米的恒温恒湿大通柜中联合展出,大通柜中将有高度适宜的斜面展台摆放作品,方便观众参观。”
据陈浩介绍,台北故宫也为这次的合璧打破常规,6月1日开始的特展为期两个月。而此前台北故宫规定最高限制级别珍藏文物展示最多40天,台北方面已经计划“无用师卷”在本次展示之后进库房“好好休息”,预计下一次展示要在4年之后了。
11件文物随行
此次与“剩山图”一同赴台的,还有从大陆各个博物馆精选的其他11件和黄公望相关的书画。这其中就有上海博物馆珍藏的黄公望题倪瓒《六君子图轴》和黄公望题钱选《浮玉山居图》。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两件清代画家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作品也在其中。
这11件文物中,还有三幅黄公望的画作,分别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溪山雨意图》、南京博物院珍藏的《富春大岭图》和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剡溪访戴图》。
“《富春大岭图》和《富春山居图》的题材是相同的,从创作时间来看,《大岭图》先于《山居图》,正是因为前者,让黄公望产生了创作《富春山居图》的想法。此次也是《大岭图》与《山居图》第一次联合展出。”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观众可以近距离体会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山居图》是横卷,笔势雄伟,《大岭图》是竖轴,笔意简远。”
“打个比方,如果《山居图》是交响乐的话,那么《大岭图》就是民乐小调了。”龚良说。
台北准备好了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台北故宫书画处处长何传馨告诉记者,“包括展厅的设计装修、宣传手册的准备等等,都已经就绪。”
据何传馨介绍,此次的特展将在台北故宫2楼西侧的210展室展出。这间展室也为《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展出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展柜的温度控制在20℃-24℃之间,湿度也严格控制在58%-63%。”何传馨说,“为的就是让这些古画能在最佳的状态下供民众参观。”
此次《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展出,在台湾民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
“我记得‘无用师卷’上次公开展出也已经是10年前了。更何况这次是和‘剩山图’一起展出,这个机会是绝对不能放过的!”书画爱好者郭允中很兴奋。
“《富春山居图》画的是富阳,而富阳是宣纸的产地,这对我们来说也是相当亲切的。”台湾蕙风堂笔墨有限公司董事长洪能仕说,“而且我也很想去看看原画上火烧的痕迹。”
除了表达期待之情外,大家都普遍希望两岸间这种文化交流今后能够常态化。
“这样的交流,如果以后越来越频繁,我相信对两岸的文化发展有非常正面的帮助。”郭允中说。
安保下大功夫
为了这次《富春山居图》在台北的合璧,台北故宫方面在安保上也下了大功夫,不仅为画作购买了巨额保险,并将在运输安保方面采取系列措施。
“我们2009年至2010年刚完成一次(安保系统)更新计划。”台北故宫登录保存处处长、目前代理安全管理工作的稽若昕女士说。据介绍,台北故宫的安全设备包括监控系统、防爆装置、感应割碎玻璃的碎音装置、红外线侦测系统。监控系统每天24小时收集整个院区的情况,红外线遍布馆内外,夜间如红外线侦测到有人在附近徘徊,警卫会上前盘查。警卫严守门禁管制,防窃、防劫、防破坏是每天的日常工作。
【焦点链接】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
黄公望传世作品不过十来幅,《富春山居图》是他的巅峰之笔。1347年至1350年,隐居浙江富阳的黄公望为至交无用禅师完成了这幅巨作。此画描绘了富春江一带的山川风物,是黄公望晚年的精心杰作,也被视为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曾被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董其昌收藏。
明末,此画流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临死前想仿效唐玄宗用《兰亭序》陪葬,下令将《富春山居图》焚烧殉葬,却被后辈从火中抢出,两丈来长的画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后经吴家后人重新装裱,前段较小长51.4厘米,称“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长636.9厘米,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焦点关注】 台湾的文物为何不来大陆展出?
在此次《富春山居图》赴台合璧展出之前,大陆的文物已多次出借台湾展览。比如,2009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雍正大展”,北京故宫博物院就出借包括雍正肖像、生活绘画、器物等37件文物给对方。
可是,到目前为止,珍藏在台湾的文物却鲜少在大陆展出。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台湾的文物来大陆展出的步伐呢?
此前曾有人呼吁,此次《富春山居图》到台湾展出后,也能到大陆再做一次合璧展览。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却对文物到大陆展览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坚持要使用所谓“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名称,二是希望大陆订立文物的“司法免扣押条款”。
台北故宫对名称的坚持,主要是担心被绿营借机炒作,变成政治操作议题。其实,两岸间“一物两名”或“一事两称”的情况并不鲜见,如何称谓台北故宫,只要发挥智慧,应该不难解决。而目前相对比较难解决的是文物的“司法免扣押条款”。
所谓文物“司法免扣押”,主要是保障拥有争议文物的博物馆,在相关文物赴外展出时,不会受到司法追诉或扣押,确保外借文物“有借有还”。台北故宫的70多万件文物,绝大部分是从大陆运去的,但大陆至今未制定“司法免扣押条款”,台湾方面担心文物登陆展出,可能遭扣押。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制定“司法免扣押”条款,确保文化交流无阻。但一旦制订这类条款,可能将丧失讨回曾被掠夺或偷盗出境文物的权力。对此,有学者提议,两岸应透过海协会、海基会签署“两岸文化合作协议”,在协议中落实两岸间的文物“司法免扣押”。(据央视《中国新闻》报道)
【焦点背景】 《富春山居图》合璧历程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时提到了《富春山居图》:“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次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表示,台北故宫将举办黄公望特展,希望和浙江省博物馆合作展出《富春山居图》。
2010年6月,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访问台湾,表达愿意将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剩山图”先送到台湾合璧展出。此举得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
2011年1月,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富阳市签署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备忘录。
2011年5月11日至18日,浙江省博物馆将“剩山图”交接给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该中心将在北京与台湾方面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