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黄梅戏《李四光》进京演出 红叶特效震撼观众(图)

2011年05月22日 11: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黄梅戏《李四光》进京演出红叶特效震撼观众(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蒲波) 21日晚,湖北黄冈市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据介绍,这是科学巨匠形象首次被搬上黄梅戏舞台,也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首次在人民大会堂上演。该剧力求突破传统,中西合璧,大胆借鉴唱诗班作为旁白,注重舞美对人物情绪的渲染作用,生命最后时光的李四光携妻重游香山时的红叶特效震撼大会堂。

  黄梅戏《李四光》是首次将科学巨匠的形象搬上黄梅戏舞台。在保留黄梅戏的传统风味的基础上,该戏从编导、表演、声腔、音乐、舞美等方面力求创新,结合现代元素和西方元素,截取李四光一生中几个重要的人生片段,如确认四纪冰川、与蒋介石决裂、为新中国找油等,通过表现丰富的生活细节以及把握夫妻、师生、父女关系来塑造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有义、有失落的多面立体化的李四光形象。

  “夜行的孤独,不懈的追求,在希望和失望之间挣扎。”黄梅戏《李四光》大胆借鉴唱诗班代替旁白,十来个身穿白色长衣的年轻人站在舞台上,齐声朗诵。另外,还将李四光创作的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作为贯穿全场的主题曲。配词中唱到:坎坷崎岖的小路上,遍布荆棘丛生,没有星光,没有月明,有一个孤寂的身影……这首歌曲在整场戏中反复出现,成为呈现科学家李四光心声的重要表现方式。歌声一响起,全场为之动容。

  剧情上,黄梅戏《李四光》按时间顺序设置六幕,分别“漂流石的故事”、“考察路上”、“灵堂枪声”、“石油之歌”、“艰难的选择”和“魂兮归来”。第一幕发生在1924年,李四光和妻子、襁褓中的女儿、学生出现在舞台上,是全剧最诙谐、温馨的一段。妻子由于李四光心中只有石头,赌气抱孩子回娘家,又自个儿回来,遇到李四光需要冰川砾石,才想起自己把那块能证明中国有四纪冰川的重要石头拿去压咸菜而后扔掉了。李四光和学生焦急万分,最后学生从一个大爷处把垫猪圈的砾石找回来。李四光用手帕爱惜地擦拭砾石,石头找到了,大家都很欣喜。李四光拉小提琴,妻子弹钢琴,学生唱歌,《行路难》在响起。

  对于李四光夫妻真挚感情的呈现,最后一幕携妻重游香山,最为感人。李四光动脉瘤破裂,在生命最后时刻陪妻子许淑彬重游香山。舞台上,只有身穿病服的李四光、两鬓斑白的妻子以及轮椅。红色的光束从舞台中心上方照下,飘舞的红叶异常绚烂。这是为新中国找油过家门而不入的李四光完成妻子的夙愿。全戏不是在李四光发现一个个油田的胜利气氛中结束,而是在相守一生的极其深挚的夫妻感情中结束,塑造的李四光形象更加人性化,也让观众更能体会到科学家心底的温暖。

  除了李四光的事业、家庭,黄梅戏《李四光》还展现了李四光在战火中对同胞的珍惜,与蒋介石的决裂,对学生朱森被陷害至死的愤怒之情。舞台上的“1941年”,枪声、炮声、警报声密集,电光四闪,人们跑来跑去。当国民党溃兵知道抢劫的车主是李四光,一起下跪。在朱森的灵堂前,李四光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即使是带枪的兵列队来请,也不惧怕。

  李四光的扮演者是湖北黄梅戏剧院院长张辉,被誉为“黄梅戏第一小生”。黄梅戏《李四光》走精英路线,由著名导演余笑予、著名编剧熊文详、安庆市艺术研究所一级作曲家徐志远、上海戏剧院舞美系主任一级舞美设计师胡左、上海戏剧院一级灯光师姚光宇、杭州艺术剧院一级服装设计师王立君、中央戏剧学院一级化妆师艾淑云以及剧院一些实力强劲的演员共同创作而成。据了解,《李四光》2009年获湖北省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演出一等奖,2010年11月又获湖北楚天文华剧目奖。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