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共党内的“忠厚长者”,杨明斋为人正直,立场坚定,蔑视投机分子“骑墙、投降、滑头”。
插画:金锐 王金花
1882年3月出生的这名俄共党员,加入共产党时比陈独秀还早。
作为共产国际工作组成员,他陪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联系“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并在上海跟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组建华俄通讯社和外国语学社,为建党作了必要的舆论准备。
这个人就是“忠厚长者”杨明斋,他曾在中共建党前牵线搭桥,成为中共“元老级”人物,冤死他乡,最后获得平反。
穷人
两次回家只谈共产党
他始终是个穷人。
1882年3月,杨明斋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三岁丧母,7岁入私塾,15岁时读完四书五经,成为山东平度马戈庄的一名学问人。因家道中落,16岁的杨明斋辍学务农。
本想读书的杨明斋,经常感叹“人不逢时,心愿难从”。
18岁时,娶妻生子,妻子不久病逝,性格本来开朗的杨明斋,变得孤僻起来。常独自在村西胶莱河岸上踱步:“路在哪里?”
“死逼梁山上关东,走投无路下崴子(海参崴)”。陷入困境的杨明斋于1901年3月开始闯关东。一路忍饥挨饿,途中没有了盘缠路费。无奈之下,杨明斋只能在哈尔滨推黄土打工赚钱,半个月才赚到了所需盘缠,一个月后终于到达海参崴。
平度党史研究室负责人刘玉正认为,胶莱河是胶东半岛通往内陆和出海的重要通道,马戈庄成为商客歇息的重要驿站,杨明斋闻多识广,促使他到外界闯荡。
家人原本期望杨明斋赚钱回家置地买房娶妻,然而没想到他回家时仍是一贫如洗。1913年,31岁的杨明斋第一次回老家,很多人以为他闯关东赚了大钱,没想到他告诉亲友他在海参崴也是苦力。
第二次回家探亲时,杨明斋除了换了一身行头,其他依旧如故。
1920年,头戴白色圆顶高帽,身着“格松目克”外套,下穿马裤,西服革履。这样的装束,在当时已算时尚。可是谁能知道,杨明斋因家中炕上人多,只能睡在地上。
不过,杨明斋的兴趣不在赚钱上面,继母劝他留钱置地盖房娶妻,他却回答说:“置什么地,能有碗黏粥喝就行了”,娶妻“不急”。
杨明斋的后人回忆,两次回家时,他总谈共产党的事,说俄国有个列宁,穷人翻身了,中国要是走这样的路,就会好了。
由于杨明斋老是谈论共产党的事情,做生意的堂弟与他总谈不到一块。
长者
年届不惑参与中共建党
如果知道杨明斋早就加入了俄共,也就明白了他张口闭口只谈共产党的原因。
中国石油大学党史教授余世诚介绍,到达海参崴后,杨明斋秘密接触了布尔什维克,并在“十月革命”前成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杨是已知最早加入的中国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俄国共产党注意到中国出现的情况,共产国际派出工作组,到中国开展工作。曾经与维经斯基并肩战斗过的杨明斋,作为工作组成员,身兼翻译、参谋、向导,回国协助建党等事宜。
回国后的杨明斋,在上海法租界租了渔阳里6号石库门作为活动地。他开办了外国语学社,亲自教授俄语,是很多中共早期党员的外语老师。
后来,有学生回忆,当时所谓外国语者,实际只有一种:俄语;教师只有一位:杨明斋。
为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加强双方的沟通,杨明斋成立了中俄通讯社。
这个中俄通讯社为中共的成立做了舆论准备。据统计,从1920年到1921年7月,仅在上海报刊上发表的稿件就有140余篇,其中大多数是介绍俄国革命胜利经验的。
1921年春,作为中国党组织的代表,杨明斋和张太雷被派到俄国伊尔库茨克,向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汇报情况,就建党和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举行多次会谈,双方最后商定:中国共产党隶属共产国际,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杨明斋还参加了1921年6月至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三大,他也成为中共内部参加共产国际会议的最早一批人之一。
与此同时,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年届不惑的杨明斋身份由俄国共产党员转为中共党员。
在众多20岁左右的早期党员眼中,杨明斋始终是长者形象。
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说,杨明斋是“很早的同志”,著名翻译家曹靖华说其是长者,周恩来后来忆及杨明斋时称其为“忠厚长者”。
1925年10月,苏共决定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为国共两党培养干部,杨负责选派干部赴苏学习。
杨明斋先后选送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任伟民、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吴亮平、孙冶方、潘自力等人去苏联学习。
直汉
意见分明立场坚定
杨明斋1米80的个子,大脸,宽肩膀,粗眉大眼,面色黑红,身体强健,典型的山东大汉。
早期受教于他的人,都说他忠厚老成,“是个好人”。山东大汉直爽、不做作,在杨明斋身上表现得更甚。
二大后,共产国际建议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开展国共合作。党内讨论时,杨明斋反对尤为激烈。他认为,国民党与北洋军阀宣扬的“宪法”雷同,反对加入。
此后,杨明斋没有闲着,选择著书立说,反对复古思潮。论战时,他直截了当,毫不含糊。
建党之初,社会上出现一种思潮,主张在中国传播复古主义,代表人物是梁漱溟、梁启超和章士钊等人。
针对这些思潮,杨明斋于1924年出版了《评中西文化观》,指出复古是一种倒退,更是白费工夫,只有吸收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西方文化精华,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希望,才能振兴。
书一出版,按照中共早期党员罗章龙的说法,“激动了最高学府的玄学空气(意指复古思潮的主张)”。
而中共早期党员李维汉认为,这是一部“确实有价值”的作品,在东方文化声浪甚嚣尘上之时,可以帮助很多青年解决很多疑问,指导他们如何行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杨明斋到唐山市车轴山中学任教,并作为地下党的身份进行秘密写作。面对革命队伍中出现的投机分子、“骑墙”分子和耍滑头的人,杨明斋创作了《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一书。他在书中揭露了投机分子“骑墙、投降、滑头”,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蔑视。同时,他也不忘鼓励革命者坚持“自己的信条”,尤其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更应如此。
1929年,陈独秀被开除党籍,对“托派”清洗更加严厉。而对开除陈独秀持有异议的杨明斋,遭到斥责后愤而不平,1933年偷越国境被拘留。
据俄语翻译家师哲回忆,杨明斋最后被“发配”到托木斯克:住在一楼,砌灶劈柴,生火做饭,满屋是烟,遍地柴禾。
1938年,苏共“反托”清洗愈演愈烈。2月7日,杨明斋被捕,3个月后被处死。半个世纪后,杨明斋终获平反,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师哲评价杨明斋是一个正人君子,而中国石油大学党史教授余世诚则认为杨明斋“朴实好学,有骨气”。
在所有评价者中,李大钊给予杨明斋的评价最为慷慨:万里投荒,一身是胆。
感谢:余世诚、张升善、时述富、刘玉正及杨明斋侄孙杨久成受访并提供大量资料。
伟大历程
延安整风 解放思想
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
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改造党八股》的讲演,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同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讲话并作总结,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服务的根本方向。
整风运动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
在全党普遍整风的基础上,从1943年9月起,党的高级干部进一步讨论和总结党的历史。
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召开的六届七中全会,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修改,集中全党的智慧,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作出正式结论后,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全党整风运动,既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整风运动,实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实践,是一个伟大创举。
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故居,展出了一张摄于1942年的照片:毛泽东穿着打有大块补丁的裤子,给八路军120师团以上干部作报告。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说,杨家岭这处窑洞内毛主席居住了5年,他和普通群众一样吃小米饭、穿粗布衣。据新华社电
□本报记者 王瑞锋 山东平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