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出版座谈会发言摘登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 黄友义(主持人)
一书是中国外文局所属新世界出版社为庆祝建党90周年而策划出版的重点图书,本书由中央党校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教授等数位党史研究专家和学者集体编写,围绕国内外读者共同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历程中的重大问题,用讲故事、讲道理,从历史角度做出深入的思考,梳理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的历史轨迹和执政理念,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3个谜底,并对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做出了深刻的剖析,书中大量引用外国媒体和中国问题专家的评述作为佐证,使广大党员群众和外国读者能够看得进、读得懂。
今天我们在这里特别邀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对这本书的选题角度、内容、特点等各方面进行研讨,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本书的修订再版,也更为了今后探索出版此类题材图书的归类和模式,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体现国际关切 回答为什么能
王仲伟 中央外宣办副主任
如何以国内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党和群众甚至海外读者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理念,如何抓住建党90周年这一契机,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这些从事新闻出版和对外传播工作的同志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而《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正是体现了对这一课题深入探讨和实践的有益成果。本书有三个特点:
第一,选题切入点好,体现国际的期待。“为什么能”这个提法不是强加观念、不是灌输理论,而是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的期待和关切。从这种角度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共产党是很好的切入点。
第二,编写角度新,抓住国际的关切。从面向国际社会进行推介和传播的角度看,要讲述中国共产党的能,必须具有国际意义,抓住国际关切。这本书所选择的这些事例都是整个国际社会从上世纪到本世纪以来所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
第三,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作了富有说服力的回答: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任何磨难都能克服;二是立足国情,从本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人文环境等各方面入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把挑战变成机遇、化风险为成效;三是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超越自身,才能使一个执政党在各种风险、挑战、问题面前从容应对。这三条在探寻世界范围内政党轮替的规律方面是有借鉴意义的。
服务主旋律的重要成果
李东东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关于《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我想谈三个意见:
第一,《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主旋律出版的重要成果。
第二,《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是出版社转企改制的重要成果。外文局所属八家出版发行单位在2010年完成了转企改制,在建党90周年之际,新世界出版社抓住历史契机,精心策划出版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和管理国家过程中所成功应对的13个重大问题为线索,准确把握住了国内外读者的普遍关注,书中大量援引国外学者和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观点,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作为一个成功的选题,这本书博得了业界和读者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取得了发行和版权输出的佳绩。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央大力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能够进一步解放出版生产力、能够进一步增强出版企业的发展活力。
第三,期待外文局在中国图书“走出去”和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中国出版的未来征途中,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科学理论对当前中国问题特别是“中国故事”、“中国模式”的跨学科深度研究,以及中国优秀哲学文化传统走向世界,将成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
向世界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崭新尝试
周明伟 中国外文局局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一事实无可撼动,但如何针对国内外关注,解读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能”已远远超出了西方政治话语体系的诠释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上新媒体及其运用的迅猛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创新党史教育的思路与表达。要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故事,用严谨缜密的逻辑和纵横往来的比较,来实现主题突出、通俗易懂、贴近实际的目的。这也是外文局策划建党90周年系列重点图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新世界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证明了这种尝试是十分有价值的。
这本书的主创人员花了将近两年时间精心策划,缜密构思,牢牢把握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通过提出和回答我们党成立90年、执政60余年来的13个问题,用生动通俗的写作风格和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揭示了我们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揭开了我们党在90年的历史征程中永葆先进性的谜底。
探解中国共产党成功之谜
李忠杰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走过了不寻常的道路,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有失误和悲壮。把90年连接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我们取得了一个个巨大的成功。这些成功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许多人把它看作是一个谜,希望找到谜底。我们自己,为了总结经验也应该科学地探解这个谜底。
这次,由谢春涛教授主编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就是在这种努力中的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成功。这本书我看了,也学了。总体上写得很好,它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著作,但是所提出的13个问题直接指向一个核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它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系统化党史基本著作,但用大量党史事实说明了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所取得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它是党史通俗化或者外宣化的一种尝试,所以有很多很好的特点。党史需要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过程、道路及某种思想。因为是党史,所以故事性强,可读性相应也强。用这样生动而具体的方式向国人、老百姓来介绍我们成功的奥秘,来向世界说明中国,尽可能地告诉他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效果比较好。《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
当然,我们探解中国共产党成功之谜和向世界说明中国还面临着很多重要课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包括在方式方法上也要进行更多的尝试。但是当我们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首先是摆事实,要把道理蕴含在事实当中。要多给外国人,特别是西方国家讲故事。他们民众的观点、思维方式跟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笼统地讲道理,很难被理解。但是通过具体的故事和事实,让他们切身形象地感受到中国的变化和成功,很多人就能比较容易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的道理,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说明中国就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党史研究和交流的创新
李君如 全国政协常委、中直机关侨联主席、原中央党校副校长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创新。如果说理论科学讲创新比较难,那么党史学科讲创新更难。这里,汇报一下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获益的三点启示。
第一,尊重科学,是创新的基础。党史工作者是科学工作者,必须尊重科学,尊重客观史实。本书的特点是用史实说话,真实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轨迹。尊重科学,也包括要尊重人的思维特点,尊重人的认识规律。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到理性。这本书用一个个容易感知的史实即故事,来阐明我们要讲的道理。所以,本书给我们的第一条启示,就是创新必须尊重科学,包括既尊重客观事实,又尊重人的思维特点这样两个“尊重”。
第二,解疑释惑,是创新的动力。创新就要实事求是,就要面对现实世界。这本书与其他党史类图书不一样的是,回答了人们关心的13个问题。全书以问题为纲,以史实为依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就是解疑释惑,就是尊重了人们的思考。本书作者作为党校的党史教学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国际交流中,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又很重视回答广大干部和群众提出的问题。本书给我们的第二条启示,就是创新必须解疑释惑。
第三,学者识见,是创新的关键。学者既要尊重客观事实,又要尊重人们的思考,并且能够把这两者统一起来加以回答,就要有一种识见。做一名好学者,德、识、才、学四个方面都要非常优秀,但是比拼学术水平高低的是“识”,是学者的识见。本书作者是有识见的党史工作者,作者很多深刻的见解,来自于对党史的深刻了解和对史料的全面把握;来自于对人民群众需求的深刻了解和对问题的正确把握;来自于学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本书给我们的第三条启示,就是创新必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努力培育学者的识见。
党史著述应提倡设问和回答
刘金田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代陈晋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发言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是目前我看到的一本体现策划和写作水平有鲜明特色的书。
其特色在于设问和回答。
一、鲜明的“问题意识”
党史和党的理论著述应该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在现实语境中,自觉地发掘出人们对党的历史的理论,比较关注的、不解的或者不大清楚的问题,发掘党史和理论研究本身存在的尚需提炼而使答案更加明确和直接的问题,然后把这两个发掘结合起来,下笔时便有鲜明的主题和针对性,内容和叙述方式自然也会有所创新。
二、融合故事和思想的回答方式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作者有一种自觉的追求,就是以故事讲思想,让别人评述,讲思想是指挥,讲故事是方式,以论带史、以史论政。该书的回答方式概括为融合故事和思想的回答方式。有了思想,不仅善于设问,而且善于回答,篇幅虽然只有20多万字,读起来却很解渴。
三、关于难题的回答
在该书所列的13个问题中,比较难以回答,也考量着作者研究水平和理论勇气的是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没有像苏联和东欧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前者涉及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遭受的大跃进这样的挫折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我觉得作者的回答是成功的,回答从四个方面展开,简明扼要、有理有据,是有说服力的。全书对13个问题的回答,虽不是很平衡,但这种设问与回答的自觉性和叙述方式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党史宣传通俗化大众化的有益探索
陶骅 中宣部出版局局长
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资政育人,方能传千秋。深入挖掘和用好党史资源,进行党史宣传教育,是出版工作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从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入手,深刻而简明地展示党的光辉历史,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揭示了党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党的宗旨、党的理论、党的路线纲领;摆事实、讲道理,平等交流,解疑释惑,深入浅出地引导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很快受到读者们的欢迎,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书,可以说是党史宣传通俗化、大众化的一次有益探索。
希望新世界出版社进一步根据国外读者的特点加以修订,作好对外出版发行推介工作,让海外人士全面了解一个真实准确的中国共产党,深入了解她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更好地认识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希望新世界出版社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当代中华文化为己任,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推出更多优秀作品,为树立我国的良好形象作出更大贡献!
雅俗共赏中外皆宜的党史力作
邵维正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少将
最近我读了谢春涛同志主编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可以说耳目为之一新,确实有很多突破:
第一,精心策划,别具一格。这本书的策划者立足于现实,立意高远,他们把国内外许多对中国的观察、评论聚焦到一个问题上,围绕这个问题,他们分解为13个“为什么能”,逐一加以分析、解剖,回答了一个个人们关注、有些也是国外人士所关注的问题,向世界说明中国,也向国人解疑释惑。同时,策划者们直面现实,在结语当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这些都是很多年探索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第二,突出主题,彰显主流。这本书以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为起点,选择了我们党在执政过程当中带有本质性的十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个加以剖析,特别是从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当中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辉煌成就和丰功伟绩。
第三,史实感人,语言生动。这本力作寓史于理,史论结合,坚持以事实说话,用故事来讲思想,用史实来阐明真理,作者收集了大量的事例和数据,精心地选择编排使用,把很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大众化。并以鲜活的文字、生动的事例来激发读者阅读的热情。
把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讲出来
谢春涛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我从1988年以来一直在中央党校从事党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另外,这些年我还经常有机会同外国执政党的高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政要接触,我由衷地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兴趣,中国共产党取得的这些执政成就,可以说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执政党都感兴趣。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我更有必要把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东西讲出来,特别是从外国人的角度。他钦佩你,想学你,但是你成功之处到底在什么地方(他不知道)。这不断促使我思考,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比过去角度更新,认识也更深了。
所以,有了这个选题的初步想法,与新世界出版社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林良旗先生、杨雨前社长、张海鸥总编辑对这个选题非常关注,他们对此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特别是林良旗先生明确提出了“用故事讲思想”、“引用外国人评述”,得到我们大家的响应,我们觉得这本书应该用这样的方法,体现这样的理念。这本书选材过程很困难,党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最后选了13个举世公认的问题。当然这13个问题还不够全、不够多,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远不止这些方面,还有必要扩展补充,我们已经有了具体的补充计划并正在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