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桌“鸿门宴”、两张“封神榜”、三组“杨家将”、三条“白蛇”、五位“关云长”、四个“孙悟空”……“可以预见,未来一二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将出现数组同一题材同一类型电影左右互搏,观众的胃口实在堪忧。”今天下午,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电影创作呈现出题材趋同、类型单一的弊病,创意正在逐渐成为电影产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命根子”。
报告上说,2010年我国电影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全年平均每天新增4.2块银幕,影片生产增幅达15%,国内市场票房增长达到63.9%,全年电影综合效益增幅达47.4%。同时,3D及IMAX技术的迅速普及,大电影营销理念的逐步形成,围绕票房多种赢利手段的逐渐开发,以及高票房电影的口碑提升,使2010年的中国电影在高速增长中呈现良性发展状态,但“创意匮乏、制作保守”成为影响电影产业未来走势的关键。
研究报告的主编刘浩东介绍说,2010年度,票房过亿的6部动作片中,有5部是古装动作电影。喜剧片中,2009年出现的山寨喜剧在2010年度“全面开花”,过亿的4部当中,有两部属于此类风格。“类型相对集中,除《让子弹飞》外,鲜有类型创新之例,映射出影片背后投资者经验判断先行,盲目屈从市场,创作者一味复制成功电影,缺乏锐意创新勇气的疲态。”报告对这类现象表示了担忧。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磊磊在发布会上说,当前电影产业进入了对创意资源进行整合的时代。他建议创作者着力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换,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甄别,对其价值进行提升,吸纳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为我所用。另外,对现实生活要进行商业化开采,努力找到那些既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又适合用电影的方式来表达的现实故事,切忌把不是电影命题的故事纳入电影创作。他还认为电影创意需要考虑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横向移植,如长篇小说、视频游戏、热门话剧等。
“总的说来,201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仍给未来留有很多空间,但从业者应从技术热、营销热、明星热中走出来,坚持创意为王,为不断上扬的中国电影大盘,继续培育更广泛的观众群体。”研究报告总结道。
本报记者 王国平 李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