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京市少年宫扎根景山公园55年 为保古建将迁址

2011年06月02日 15:32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前晚6时30分,当熟悉的旋律在景山公园北京市少年宫内响起时,很多人双眼湿润。由于在异地新建场所,这也许是少年宫在皇家园林里的最后一次儿童节演出。

  从1956年开始,皇家园林里的北京市少年宫成为一代代北京人童年的梦想摇篮。

  如今,因为北京市中轴线古建筑群的恢复计划,在此开放了55年的儿童乐园也将告别皇家园林,明年开始搬迁。2012年的六一演出将在位于龙潭湖的新址进行。

  “告别”演出

  新老成员同唱“荡起双桨”

  前晚,记者从景山后街的正门走入园内,外面世界的喧嚣顿时被园内的葳蕤古柏屏蔽在外。

  摆放皇帝“御容”的寿皇殿前的小广场就是晚会舞台。下午3时许,孩子们开始进行演出前的最后一次排练。

  来自东高房小学五年级的孟宪子轲小朋友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已经学习五年了,除了朗诵之外,他还报了打击乐、乒乓球、航模、美术、计算机以及英语学习班,几乎每个周末他都会在这里度过。

  对于将要开始的演出,小孟说自己一点都不紧张,还有些兴奋。

  舞蹈老师王潇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大都是4岁便开始在少年宫学习,至今已有4年了。“他们大多数人都在读小学二年级,每周一节舞蹈课,每节课1个半小时”。

  演出开始后,少年宫老团友合唱团和童声合唱团组成90人的合唱队伍在舞台上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场曲即掀起了全场合唱的小高潮,一些老人双眼饱含泪光。

  童声合唱、朗诵、舞蹈表演、演唱中英文歌曲……孩子们在舞台上施展出十八般武艺。

  “我知道少年宫就要搬走了,以后就没法滑滑梯、在亭子里捉迷藏了。但我不希望它搬走,换个地儿就没有这种古韵了。”小孟有些伤感地说。

  进行独唱表演的李军华老师告诉记者,大家倍加珍惜这次演出机会,“真有些舍不得呢,来这里当老师有6个年头了,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感情。”

  故事

  瞿弦和夫妇

  市少年宫中“走出”的伉俪

  晚会一开场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将很多人带进了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这首歌作为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在几代人之间传唱不衰。该片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拍摄完成,也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儿童电影。

  《祖国的花朵》拍摄时,当时只有10岁的张筠英,将片中那个因为不喜欢帮助同学,而一直没有加入少先队的杨永丽演绎得恰到好处。

  而张筠英的“演技”就来自市少年宫,“之前在少年宫进行了多年的舞蹈表演训练,所以演起戏来感觉挺自然的。”张筠英告诉记者。

  从那以后,她便与表演结缘,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央戏剧学院当老师,后来从事影视、广播工作多年,曾入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大演播家”。

  张筠英的丈夫瞿弦和,现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俩人的缘分,更是从少年宫便开始了。

  据瞿弦和回忆,1956年时,瞿弦和与张筠英就是北京市少年宫的同学。

  中学时二人都进入少年宫成为最早的那批学员,瞿弦和在戏剧组,张筠英在舞蹈组,而在此之前二人并不相识。

  当记者说两人的感情是青梅竹马时,瞿弦和却开玩笑地说:“人家可是明星,我是追星族!”

  原来,张筠英九岁就曾给毛主席献花,又因为出演过《祖国的花朵》,她可以说是同学们眼中的小明星,而瞿弦和是在十一岁时才给毛主席献了花。

  进入少年宫之后,张筠英不认识瞿弦和,可瞿弦和却已偷偷注意上了张筠英,在一次演出途中,瞿弦和用小草编了个小兔子想送给张筠英,谁知却被别人捷足先登,原来张筠英手里已经有一个用狗尾巴草编的小兔子了。

  这段伤感的往事伴随着那只没送出去的小兔子,一直埋藏在瞿弦和的心里,也更加坚定了他对张筠英的感情。

  后来二人双双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瞿弦和、张筠英成了同班同学,之后恋爱、结婚,如今已是40多年的老夫老妻。

  姜昆

  拣西瓜籽买乐器 立志当演员

  2005年,姜昆被推选为北京市少年宫老组员联谊会会长。

  说起与少年宫的渊源,姜昆回忆,在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和小伙伴们去景山少年宫玩儿,看见出入少年宫的孩子们,不是拿着小提琴,就是背着二胡、琵琶什么的,特别威风。

  当年的小姜昆就试探着问看门的大爷,怎样才能加入器乐班,老大爷说,先要在家学个八九不离十,然后参加考试,合格者才能被录取。

  他非常兴奋地跑进家门,看见爸爸就说:“我想考少年宫,到那儿去学习。长大了我要当演员。”

  因为小时候家境并不宽裕,姜昆甚至去拣西瓜籽卖钱来买乐器,最终实现了上少年宫的愿望。

  如今的姜昆,还会时常回忆起在少年宫学习的日子,后来,他专门写了一本书《我和少年宫》,来表达自己对少年宫的感谢。

  听孙敬修讲故事

  小手都拍红了

  记者注意到,当晚美术楼前孙敬修爷爷的铜像也戴上了红领巾。

  “记忆里,孙爷爷很慈祥、儒雅。”在少年宫工作了21年的齐先生回忆起孙爷爷当年在少年宫讲故事的情景,眼睛里闪着亮光。

  齐先生说自己曾经经常“蹭听”孙老的“现场故事会”,现在还能记起他讲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天,我们听着,我看见小朋友的小手不停地拍,每个人的手掌都拍红了!”

  说起少年宫搬迁的事,齐先生非常不舍。同样不舍的还有孙敬修的孙子孙斌,他目前在少年宫后勤部门工作。

  孙斌在少年宫生活、工作了20余年,他谦逊而低调,不愿过多讲述爷爷在少年宫的日子。

  “少年宫的环境空气特别好,清晨的鸟叫,下雨了能闻到树木、花草、泥土的味道。”孙斌说。

  ●我与少年宫

  我是第一批入少年宫的孩子,当年足球队和民乐队都录取了我,可我选择了进民乐队学吹笛子,一年后又开始学足球。后来我的学生像周宁、杨晨也都是从少年宫出来的。

  ——著名足球教练金志扬

  少年宫是我儿时最美好的记忆。我在少年宫时参加过五一游园会,当时中山公园的舞台下面全是坐着小马扎的观众,里面还有邓小平爷爷呢。——歌手蔡国庆

  本版文/记者 杨诗凡 实习生 刘璐供图(除署名外)/市少年宫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