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富春山居图》:一卷山水 两岸薪传

2011年06月02日 15:39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

  这是穿越360余年的相聚。

  这是跨越海峡1000多公里的牵手。

  6月1日,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曾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台北正式合璧展出。

  为这惊鸿一瞥,我们应该记住三个历史刻度。

  1350年。那一年,它水墨华滋地晕开在画纸里。画它的人,是年过八旬的老翁黄公望。

  1650年。那一年,它度尽劫波,浴火重生。毁它的人,是明代收藏家吴洪裕,他欲将画作焚烧殉葬。幸而,子孙从大火中救它而出,终残作两段。

  2010年。那一年,它拂去历史的尘埃,走近人们的视线。激活它的,是一位叫温家宝的老人。残作分二,长久隔着浅浅的海峡,他深情地说,“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同为庚寅年。六百年岁月沧桑,在同一刻度,它跌宕起伏着“生”、“毁”、“名”的千秋命运。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

  二

  合璧,终有时。

  《无用师卷》是幸运的。它先后历经张范我、季寓庸、王鸿绪等几位收藏家,乾隆年间被征入宫。此后,静卧清宫近两百年。直至1948年,被运至台湾。每四年展出一次。

  《剩山图》则流浪民间。经吴家后人重新装裱后,便湮没无闻。再次面世,已是250多年后。又一次,经藏家多次辗转。1956年,终得落定浙江省博物馆。

  尽管际遇殊途,在历史的洪流中,终究汇成传承的共识。

  它来自历朝官方对“文化并存”的坚持。尽管曾被认定为伪本,乾隆仍以“两千金”购得《无用师卷》,认为“下真迹一等,不妨并存”。

  文化的成长,需要这过程,即便是临摹,也是一次艺术养分的汲取,这便是对艺术成长最大的敬意。而这,足以载入史册。

  它来自民间对千年文化的守护。当视画如痴的吴洪裕,不忍画作再遭时世动荡,不得已做出火殉决定后,为保画作,吴家子孙不惜火中抢之。而为获仅长51厘米的残卷,藏家吴湖帆忍痛以商周古铜器交换。

  这是一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身体力行地传递着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经脉。

  两股合力,烙印出一个民族对传承的自觉。今天,两岸的人们仍然在继续着,真诚地努力,从临摹开始,到你来我往的书信沟通,最后是合璧。

  历史记住了这一天。

  三

  余光中先生曾说,中华文化是一个大圆,圆的半径就是汉字。母语存在一日,文化就不愁没有载体。

  分享母语,散发着天然的默契。只因我们血同缘、书同文、语同声。

  在书店。台北的诚品书店,你会找到莫言、刘震云、毕飞宇等大陆作家的作品;在大陆书店,张大春、朱天文、龙应台、彭长城、蒋勋等许多台湾作家的作品也寻常易见。

  在课本里。明年起,“四书五经”将走进台湾高中生的必修课程。每个星期,他们会花上一小时的时间与两千年前的哲人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在诗歌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的千首诗作里,关于乡愁,占了十分之一。

  隔着浅浅的海峡,我们在文化的交融中,交换彼此的经验和对世界的看法。这种共同感,不仅是历史和传统的,更是现实和未来的。

  于是,我们在共同感中栖息心灵。5月2日,侯德健和李建复在鸟巢合唱《龙的传人》。前奏刚起,现场响起了九万人的大合唱。情怀,总是在时代最动人心弦的一瞬,情不自禁地诉说着坚定。

  这是一段永远的旅程。两岸的我们,一同行进在五千年文化的光与影里。

  四

  一湾海峡,传承在两岸。

  在台湾,传统文化踩着时代的脉搏,绽放流行的花朵。现代话剧《暗恋》与古典剧《桃花源》巧妙结合成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开启了话剧的商业市场;林怀民的“云门舞集”以现代舞的方式,演绎中国书法的挥墨意境,用中国元素感动了世界。

  在大陆,传统文化因子在时空的每个角落快速衍生裂变。孔子不单是教材、儒学经典,它已然是一所学院,遍及世界的三百多个角落。87万“非遗”项目每天都在增加,民间老艺术告别落寞,重又复出在现代艺术,在文化产业,在世界舞台的最中央。

  每个年代,最青春的人们,依然在向往着最古老的文化。琼瑶小说的诗词、武侠小说的礼义诚信,意外成为上世纪90年代学生们普及率最广的国学课外教材。又如当下,在国外文化和网络时代的强势冲击下,今天的青少年亦懂得聆听和追寻“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这就是民族文化的独特命运。那些殊美意境,有着最留白的包容,最无形的延展,总能吸引着一代代人自觉传承。在这种逻辑情境下,新文化的下一段旅程方向何在,如何行进,需要今人的创新,更需要前人的启迪。

  传承,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选择。

  五

  同行,向着未来。

  2001年,当昆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湾出版的《昆曲辞典》篇首文章这样写道,“昆腔曲调已被人类列为必须保存的共同文化遗产,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焉能不予以重视而努力薪传。”

  “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这简单直白的话语,浓缩了我们民族共同的价值核心。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我们更需要携手传承的文化自觉。

  同样在这一年,两岸合拍影片《卧虎藏龙》在奥斯卡获得三项大奖,大陆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社科资源,台湾崭新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换来的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新的国际地位。

  在思考,也是在尝试。中华文化要在与其他文明相融共处中焕发新的光彩,首先需要我们自己对共同记忆与感情的认同,而后才能按照我们的文化方式,传承我们的精神价值,去教化我们生生不息的子孙,永远记住中国人的模样。

  面向未来,我们还有太多的故事需要记录,有太多的情怀需要表达,有太多的光荣与梦想需要传承,有太多的文化需要沉积与弘扬。

  《富春山居图》合璧,是新起点。李月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