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六一”儿童档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2》于上周末首映。有人叫好,也有人抵制,声言“不要让孩子接受美国文化的洗脑”。赞赏或抵制之余,还有一种普遍的感慨:“这回不光是我们的太极拳,就连皮影戏都被美国拿了去……”
就在《功夫熊猫2》之前,另一部从巴西“拿去”了紫鹦鹉和桑巴舞的好莱坞动画大片《里约大冒险》,已获得了可观的票房收益。我不懂葡萄牙语,不知道巴西人民是否有同样的赞赏或者抵制,但据说他们也有类似的感慨。
由此想到77年前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只可惜“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不是我们而是好莱坞。他“占有,挑选”:看见中国的熊猫或巴西的紫鹦鹉,并不将其供奉在豪华笼舍里供人参观,而是对待它们就如同对待“猫和老鼠”那样,将其刻画得更加好玩;看见中国的功夫或巴西的狂欢节,也不一味猎奇,而是钻研其中,采风取景,丰富自己影片的想象力和吸引力。
77年前,包括美国电影在内的各种小东西,凡是“送来”的,我们会被吓怕;77年后的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已对“送来”的东西安之若素。也许这是一种进步,但要害在于我们还没有“拿来”好莱坞的拿来主义。
这么说,不是吹捧对方“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也不是批评我们自己还只是继续“送去”。只是觉得既然民族正走向复兴,便要深刻学习雄大的魄力。86年前,还是鲁迅先生,在他的《看镜有感》里已经告诉我们:“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这就是一以贯之的拿来主义。《功夫熊猫2》的片方说初步票房目标是在中国拿走6个亿,假使我们因此能“拿来”好莱坞的拿来主义——不光是美国的猫和老鼠、法国的雄鸡、日本的樱花,还有巴西的紫鹦鹉、印度的大象、南非的狮子……毫不拘忌地让其装饰自家的想象,那这便真是一桩超级划算的买卖。毕竟,“没有拿来的,没有兼收并蓄的融合创新,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林安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