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富春山居图》:一幅画的两岸圆合路

2011年06月03日 12: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1日,深受两岸瞩目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举行。在本次合璧大典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与后段“无用师卷”实现360年来的首次合璧。《富春山居图》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视频截图)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富春山居图》:一幅画的两岸圆合路

  历经300余年的分离后,这幅传世山水终于合璧。断开容易,圆合展出却谋划了整整10年。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本刊记者/张蕾(发自北京、杭州、台北)

  2011年6月1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210、212陈列室里,两幅山水画并排摆放在14.5米长的大通柜中。在场者个个引颈,身子前倾,努力记住这个连乾隆皇帝也曾念想而终不得的场面。

  两幅画本是一幅图,名叫《富春山居图》。由“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杭州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有“画中兰亭”之美誉,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清代,这幅名画传至著名词人、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他视为珍宝。临终前竟将此画投入火中为自己殉葬,欲与此名画共死。幸被其侄抢出,却已烧成两截,两段画从此分隔。其中一段名《剩山图》,纵51.4厘米,辗转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后一段称《无用师卷》,纵636.9厘米,历经明清名家收藏,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入藏清内府,后藏至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杭州到台北,直飞只需90分钟。而《剩山图》与《无用师卷》的重聚之路,却走了36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有言:300多年来,两幅画各自讲述自己的故事,“今天我们有这个机会,借着这个展览,让观众们去见证。这两个故事原来是一个故事”。

  两个故事最终成为一个故事,便是眼前这十余年所发生的,《富春山居图》的圆合之路。

  从A道第九洞开始

  杭州郊区富阳有条富春江,江畔坐落一个高尔夫球场。球场场主是个风雅人,对黄公望以富春江为素材绘制的《富春山居图》更是痴迷得无以复加。他将球场A道第九洞置于高位,认为此处是欣赏富春江景的佳处。该球场场主思忖着,这第九洞的位置,或许就是当年黄公望观摩江景从而创出传世之作的所在。

  2001年6月,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来这里打球,从场主口中得知第九洞的玄妙,并了解此画分处两岸的状况,由此萌发想法:是否有可能有一天把《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合璧展出?

  其实早在1993年,上海电视台曾与台湾的“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在月圆之夜让这幅分居两岸的画作在电视屏幕上“合璧”了一次。但在屏幕之外,想让这两幅在历史时空中分离得如此久远的画幅走到一处,却艰难得多。

  上世纪90年代,时任浙江省台办主任的杨建新也曾想促成两幅画的合璧。他跟同事商量着“希望两段画能够跨越时空真正合在一起”。他通过多种渠道把信息传递了出去,也有很多台湾朋友表答支持,但“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觉得比较困难”。

  无奈之中,杨建新只好退一步,于1999年7月筹划了“海峡两岸书画家《富春山居图》圆合暨春江雅集活动”,邀请两岸30多位书画家,在富春江畔联手临摹《富春山居图》长卷,连原作盖有印章之处也用各种各样的印章仿照着填补了上去。以此方式,让《富春山居图》总算在屏幕之外有了一次“合璧”。

  春江雅集活动得到了当时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支持,他欣然赞许并题写了“富春山居图圆合”七个大字。

  在两岸政治环境如此冷热不均的背景下,刘长乐开始知难而上,尝试合璧的可能。他通过凤凰卫视台北分公司和上海分公司,分别从台北故宫、台北市政府方向进行试探,也与浙江方面建立联系。

  2005年5月,刘长乐与已经从浙江省台办调任省文化厅厅长的杨建新会面。杨说:“(合展)我是一百个乐意,说起来当年我还努力过,可是夙愿未酬,假如你们能促成这件事情,我愿全力配合。”此后不久,杨建新进一步提出:“(合展)这件事情浙江方面没有任何障碍;我们唯一的愿望是实现双向交流,我希望台湾故宫博物院《无用师卷》也能过来。台湾的同胞希望一睹《富春山居图》的全貌,大陆13亿同胞也同样希望一睹它的风采。”

  为此,刘长乐也几次到台湾努力。台湾方面却表示: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先过来,台湾过去的事先不谈。据了解,台北故宫方面提出了司法免扣押等问题,“有来有往”并非如想象的那么顺畅。

  所谓“文物司法免扣押”,即借展国须为展品出具法律保证,担保所借展品不会以任何理由被扣留在借展国。大陆方面虽没有这方面的文物法条,但大陆的海关法律里面已经有类似的条款:所有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口的货物(包括文物)必须在海关如数清点清楚,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交流任务,并且如数运出海关,一件都不能留下。

  “一开始他们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匪夷所思,后来才明白,他们觉得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很多文物本来就是大陆运过去的,他们担心大陆会不会借展览这个机会扣留。”这个对杨建新来说“想都没想到的问题”,却成为了圆合之梦的最大阻力。

  大陆方面一般认为,文物司法免扣押的协定双方,应该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这样的主体地位,在海峡两岸不能达成一致,“大陆为此出台一部法律的现实条件也不具备”。

  为了进一步推进合展,2005年7月,刘长乐与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赴浙江省博物馆,在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的陪同下,观摩《剩山图》真迹。

  同年8月8日,陈浩致信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石守谦,提出举办“浙江文物精品展”,将《富春山居图》也涵盖在内,希望《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能够在台北与杭州互展。

  “但这封信,我这个层面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是民进党执政,这种情况下(实现合璧)更是不可能的。”陈浩戴着一副复古的书生气的小圆眼镜,在西湖边堆满书纸文献的浙博办公室里,把这个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一拨又一拨的媒体。

  信函沟通其实也是彼此试探态度的温和之法,但在当时台岛政治氛围中,这种试探只成了单向意愿,且效力甚微。

  2006年,刘长乐又一次到台北拜访故宫当家人,此时,院长已更换为民进党人林曼丽。 但限于当时岛内形势,林院长“态度谨慎”,没有给予确切答复。

  文化“疯子”的告慰

  转机出现在2008年。

  这一年,周功鑫出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刘长乐再赴台湾努力。9月,通过台湾著名文化人陈文茜引荐,刘长乐与周功鑫见了面。在交谈中,刘长乐有意提到了台北故宫收藏的《无用师卷》,并问周功鑫是否知道浙江的《剩山图》。

  周功鑫笑答:我们学艺术史的人都知道。

  刘长乐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醉翁之意”:《富春山居图》有没有合展的可能?

  周功鑫给了一个开放的回答 :没有什么不可能。

  同年底,陈浩和周功鑫恢复了浙江省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书信往来。12月16日,陈浩收到台湾来函:《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是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黄公望相关典藏为中心,为能重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全图的初始面貌,因此希望向浙江省博物馆借展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至于浙博希望能向他们借展《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台北方面仍然坚持以司法免扣押为前提,同时提及《无用师卷》属于限展品,从未离开过台北故宫。

  双方书信往来中,陈浩提出“愿向海关交纳高额保证金以作为物品复出境的担保,愿意就确保双方展品安全返回条款进行充分的研究,商讨任何可能的保障条件。如若你们坚持大陆须通过司法免扣押条款作为赴大陆展出的前提,则双方交流的良好愿望很可能无法实现”,“我认为这一情形不是双方愿意看到的,更不代表双方没有举办两地联展的意愿,而是举你我之力难以实现的。为促成《富春山居图》两地联展,建议双方各自努力,运用智慧,通过更高层面的互动来推动这一文化盛事的实现。”

  合展一事虽未透露曙光,但沟通的恢复让协商缓慢地推进。

  2009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的37件文物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合办了“雍正大展”。两岸故宫文物半个多世纪互不往来的格局,就此被打破,这也为《富春山居图》圆合做了准备。

  更大的转机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2010年3月,他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给中外记者讲了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的故事,叹道:“画是如此,人何以堪。”听闻此言,台湾书画界人士傅申教授感叹“(对于)温家宝先生我们大家都很惊讶,他居然知道富春山这个图,他也知道《剩山图》在杭州。”

  温总理的公开表态,一时间两岸舆论关注热烈。

  “温先生提到后,浙江这边就更积极地配合了。”周功鑫院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10年端午节,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访问台湾,向台北故宫博物院承诺,《剩山图》会先来台湾,但此时还未得到台湾方面对于互展的承诺。其时吕祖善在接受采访时说:“即使我们的送过去了,人家不过来;即使有一些舆论跟意见,但总是要有人迈出第一步。”

  对此,陪同吕祖善访台的陈浩觉得:“不存在退让不退让的问题,海峡的对岸也是我们的同胞⋯⋯我们不过去,他们不过来,这个事情不就谈不成了吗?总要有人先过去。我们先过去又何妨呢?我相信迟早有一天,《无用师卷》肯定会过来的。无非是希望这个时间不要让我们等得太久,能够早些到来。”

  2011年1月16日,富阳人终于迎来他们盼望已久的台湾客人。这天,周功鑫再抵杭州,委托台湾财团法人广达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林百里先生与陈浩在《富春山居图》的原创地、浙江富春江畔的富阳市签署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备忘录,内文指出《剩山图》将在同年6月与《无用师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同时,无用师卷会在“适当的时候”来大陆回展。

  刘长乐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一直以来,台湾方面都在“是否可以回陆展出”这件事上不肯松口,为此大家都做了大量工作,“周院长有她的难处,我十分理解。” 而此次备忘录中提到的“适当时候”回展,是整个合展进程中的一大突破。“这充分体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在这件事情上的大智慧、大包容。”圆合中奔走斡旋的刘长乐如此总结。他回忆,2009年的一天,他再次为合展事宜来到台湾与周功鑫商谈,常住的某酒店送他一个大果篮,原因是“这是您第25次下榻我们酒店”。这25次,为那幅分为两段的山水画合璧而来的次数居多。

  在始终参与沟通圆合一事的陈文茜看来,660年前的黄公望是一个“画痴”,这种痴迷不仅使《富春山居图》不仅达到了艺术上的极致,也被赋予了一种神奇的影响力。“凡了解这幅图的人都会被迷住,都会爱上它。”像着魔一样为此画反复奔波的刘长乐先生就是一个被其神奇影响的“文化疯子”,周功鑫、杨建新、陈浩等参与其中的人士也都拥有锲而不舍、全情投入的 “疯子”劲头儿,对《富春山居图》有着虔诚般的珍惜和近乎贪婪的兴致,对中华文化始终保持着一份热忱与执著。

  其实,关注这两幅被截断的图画的不只是这些推动此事的文化人士。有一次去台湾,陈浩在高铁上看到一张报纸,刊登一篇台湾人就《富春山居图》发问的文章:《无用师卷》为什么不能过去呢?台湾人自己太小气了。

  陈浩留下了这张报纸,带回了大陆。“我觉得挺有趣的,反映了台湾人,至少是一些人的观点。”

  如今,面世660年,遭火殉360年,分隔两岸60余年的《富春山居图》得以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是两岸文化人锲而不舍,奔走呼吁,鼎力促成的。刘长乐在开幕酒会上说:

  “《富春山居图》的经历是一部曲折传奇的故事,可惜多年来,这段书停留在他分离的段落上,多少人在期待着那‘下回分解’的一章,合璧成了几代文人的梦想和追求。幸运的是,我们这一辈人终于有机会和能力续写了这个故事,并尽可能地让他有一个完整的结局。台北故宫的这次山水合璧之展,写下了可以载入文化史册的一笔,她足以告慰曾为此画烧断而叹息的先人;满足欲睹此画精彩全貌的世人;鼓励为张扬民族文化精华而不断奋斗的有志者⋯⋯”  ★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