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谁偷走了我们的私生活?学者称互联网是主要祸首

2011年06月06日 13:50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名人们还在抱怨私生活被曝光的时候,更多的普通人,也逐渐成了摄像机下的生物,一举一动,莫不有被人放在网上的风险。文化学者张颐武针对最近接连爆出的名人私生活事件表示:网络时代,私生活正在公众化。而社会学家夏学銮前不久也刚刚写了一篇文章,叫作《曝光时代,人人自危》。

  很显然,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失去私生活的不仅仅是名人,不管是主动炒作的网络秀,还是被动曝光的人肉搜索、拍客,每一个人都要提防无孔不入的摄像头。

  一些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知名度,竞相曝光人们的隐私,以作看点与笑料,这不仅给大多数人带来的是困扰、无奈,更加重了这个时代的信任危机。那么究竟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夏学銮表示,就网站来说,应该更加专业化,具有独创性,同样是提高网站知名度的途径。对接受信息的人来说,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自然有助于个性的培养。

  摄像头下的曝光时代

  从名人隐私被曝光,到普通人被偷拍被人肉,过程简单,时间短暂,在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之时,网络无隐私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夏学銮说:“曝光时代,是网络时代的另一种通俗说法,传统社会不可能有这种曝光的速度,更不可能形成曝光时代。曝光时代是基于现有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形成的,这其中主要是互联网的功劳。现如今,每天打开网络,手机报,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其中不乏吸引眼球的消息被曝光出来,有的消息甚至会被网民和媒体不断地炒作。”

  曾几何时,我们以看别人的八卦为乐,忽然间我们已变成别人八卦和取乐的对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绝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如夏学銮所说:“某种意义上,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能够更好地实现网络民主、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等功能。但同时它也会让人无奈,网络时代变成了透明时代,每个人都生活在摄像头下,你咳嗽一声,都有可能被人录下来放到网上。防不胜防,也烦不胜烦。”

  是互联网让人们失去了私生活?夏学銮说:“互联网是主要祸首,但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变迁,美国学者提出:在社会变迁中,技术体系永远先于文化体系,文化体系永远都在追赶,还常常追赶不上。这就是文化滞后论。”

  千人一面的工业产品

  实际上,失去私生活,不仅仅是被曝光的问题,更严重的是,网络时代没有特点的信息充塞、千篇一律的信息内容、大同小异的成长环境,让人们变成千人一面,变成了标准的工业产品,不再有个性的选择,特别的生活方式。每个人从独一无二,变成了总有相似,同样的表情,同样的语言,同样的词汇……

  夏学銮说:“失去私生活,就失去了个性,生活在摄像头下的人们变得烦躁、焦虑,没有自由感,随时都如坐针毡。当整个社会中的人们都失去私生活,没有隐私可言的时候,人们会更加不安,更加缺乏信任感,总是害怕被人偷拍、偷窥,这让社会转型期本来就有的信任危机更加严峻。”

  这也是技术和社会伦理永恒的悖论之一,夏学銮说:“高度发展的现代技术,给人们的成长划了一条一般化、模式化的道路。农业时代作坊式的教育没有了,个性化的、独特的成长没有了。网络给一个人的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但它的形式是普遍式的、雷同的。那么,想选择自己独立的、个性的成长方式,需要更大的智慧和毅力,因此,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在被统一化、同样化。”

  无奈成为被窥探者

  当网络刚刚来临的时候,人们欢呼,自由来了,个性来了,人们以为网络时代是一个充满自由和个性的时代,但是当它真的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之时,保护自己的私生活,保留自己的个性,原来如此艰难。

  夏学銮说:“不加节制的自由,没有根基的个性,常常会矫枉过正。因为匿名的缘故,自由被放纵了,可以天马行空,可以做现实中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然而网络上没有约束,于是各种不文明出现了,谩骂、人身攻击、人肉搜索等。”

  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做看客,看别人的隐私,看别人的笑话,但是绝不愿意自己做表演者。正如夏学銮说的“人人都有窥探他人隐私的欲望,这是人性的一种弱点。”但是人人都不想当那个被窥探者。

  然而,技术发展一旦开始,就飞速前进,曝光时代来临,每个人都不可抗拒地成为了表演者,成为了被窥探者。于是自由成了煎熬,个性成了没有个性。人们想要逃离自由了。夏学銮说:“有一位学者写过一本书叫《摆脱自由》,就讲过度的自由最终让人们想摆脱自由。”

  网站不应靠隐私赚眼球

  网络技术的发展无法倒退,而在今天的人们要真正摆脱网络也并不容易。那么,究竟应该怎么找回我们的私生活?

  夏学銮说:“应该把这个问题提高到教育、成长的层面考虑。第一网站要办出特色,其实现在很多网站都很相似,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信息,特别是新闻网站,雷同度更高。其实网站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专长和领域,更加的专业化,这样才能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内容提供给人们。比如说我看过一个很好的国学网站,里面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和一般的新闻网站截然不同。”

  其实这不仅仅是社会的需要,对于网站本身来说,也是好事,夏学銮说“太多雷同的网站,雷同的信息无法办出一个真正好的,大的网站。网站专业化、有独创性,对接受信息的人来说,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自然有助于个性的培养,对于网站来说,同样是提高网站知名度的途径。所以说互联网应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不能变成‘万马齐喑究可哀’”。

  晨报记者 周怀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