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青海玉树发现藏区现存最早的摩崖佛教造像(图)

2011年06月07日 1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青海玉树发现藏区现存最早的摩崖佛教造像(图)
温玉成教授深入四川甘孜州以及青海省玉树州勒巴沟等地考察。根秋多吉 摄
勒巴沟12世纪建造的佛塔。根秋多吉 摄
文成公主庙内的大日如来佛像。 根秋多吉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玉树6月7日电(根秋多吉)6月2日至6日,我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温玉成教授再次深入四川甘孜州以及青海省玉树州勒巴沟等地考察,发现两处盛唐时期的摩崖造像,初判系藏区现存最早的摩崖佛教造像。

  6月2日至6日,我国著名的佛教考古学家温玉成不顾72岁高龄,翻越5050米的雀儿山到德格。又沿着高山小路,颠簸300多公里,来到大元帝师胆巴(1229-1303年)的故乡四川石渠县洛须镇(古称:旦麻。邓柯)考察。随后还前往了与石渠交界的青海玉树通天河峡谷展开佛教遗迹。

  温玉成一行抵达勒巴沟后,发现三岔路口耸立一座石砌的噶当觉顿式佛塔,虽然有些残损,他从粗大的“相轮”(塔脖子)、筒状的塔身(塔肚子)判断,该塔造于后弘期,早于元代。温玉成教授说:“这是全国少见的后弘期佛塔,时代约为12世纪,建议青海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及保护。”

  在古塔北方不远的崖壁上,温教授发现两个并列的线刻佛龛。虽然略有剥蚀,但大体保存完好,左面一龛雕刻的是释迦牟尼佛坐于双狮座上说法(双手作转法轮印)的情景。左、右各有一尊交脚坐的菩萨。右上方,有三身闻法比丘像,双手合十,倾心听法,右下方及下方还有前来闻法的三头狮子,山羊、马等动物。温教授认为,在全国也仅此一见。

  右面的一龛,是一尊释迦牟尼佛立像,左手托宝瓶,瓶上出三叶,象征“三宝”。温教授说:“在洛阳龙门石窟火烧洞窟门上,就有这种图形,时代是北魏晚期(公元6世纪初叶)释迦尼佛立像,在龙门石窟盛唐时代(唐玄宗时代)有大量造像,根据敦煌石窟的壁画题证可知,这种释迦立像,往往被当成‘瑞像’加以崇拜,最有名的是‘于阗国瑞像’。

  温教授说,上述两龛佛像的面相丰满,有盛唐气势。和内地造像不同的是,佛的高肉髻之上,又增加了一个葫芦形的宝严。

  特别引起温教授关注的是两龛造像右侧的供养人,上排三人,下排一个。上排第一人是男性,头戴吐蕃特有的有护耳的“筒状头曩”,身穿大翻领长袍,青海都兰县出土木棺画上的吐蕃人形象,也是这种打扮。他面露祈盼的表情,双手托一个有盖的宝罐。在把宝物奉献给释迦牟尼佛;身后,是一位翻领吐蕃装妇女,面相丰满,额前簪花,双手持莲花供养,还有一个是丫髻持花的儿童。在男性供养人身前下侧,有一位比丘胡跪,头顶上有葫芦形宝严,双手举着豆形的有柄香炉,昂首仰望着佛像。很生动,供养人的画面表现了一家三口人及其家僧共同拜佛的生动场面。值得注意的是头上簪花的妇女,她是汉族人?还是藏女染上了唐风?

  供养人中这位簪花的妇女,也可能是汉族贵妇嫁给了吐蕃的贵族。这是一幅藏汉团结、友好,甚至联姻的历史的画卷。温教授推测说,这也许是康巴妇女头顶宝珠装饰的来源吧!

  温教授判断两个佛龛属盛唐时代,约公元8世纪上半叶(大体上是唐玄宗时代)之作,从而可以确认:这应该是整个藏区现存最早的摩崖佛教造像。

  随后,温玉成又来到了文成公主庙,面对大型浮雕造像,温教授说:“佛及菩萨面相长圆,菩萨有高筒状的髪髻,大翻领的吐蕃装,依据考古学的类型学及图像学等分析,应该是大日如来佛及八大菩萨构成的曼荼罗,造于公元9世纪初叶。”

  “大日如来八大菩萨曼荼”是唐代“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所传的“纯密”阶段的密宗图像。温教授介绍说。

  国内现存的有西藏察雅县一尊造像,时代约当9世纪中叶。甘肃敦煌榆林窟还有一处壁画,但已不完整,时代为西夏(约12世纪),比“文成公主庙”的造像晚了300多年。

  “由此推断,文成公主庙造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日如来八大菩萨曼荼罗,考古历史价值极高。”温玉成指出。(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